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发呆的健康学问

2019年05月22日 09:51 | 作者:宋崇升 庞宇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等多部门联合发起“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项目,首度推出“5125”健康生活理念,其中第一个“5”,就是建议市民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

为什么要建议发呆呢?这是因为发呆作为一种自发的入静行为,对心身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放松入静后,人的脑电活动以α波为主。处于这种脑电活动下,个体会感到放松舒适。特别是中间α波(9赫兹~12赫兹)能够促进灵感的产生,加速信息收集,增强记忆力,是促进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当大脑充满α波时,人的意识活动明显受到抑制,无法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活动。此时,大脑凭直觉、灵感、想象等接收和传递信息,让人更富于创造力。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发呆会引起机体的松弛反应,这是一种导致交感神经系统普遍降低的综合性下丘脑反应。美国哈佛大学的赫伯特·本森教授将松弛反应定义为,当受试者在安静环境中处于松弛状态时发生的一套综合的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心脏泵血量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也随之下降,机体耗氧量减少,全身骨骼肌张力下降,肌肉放松,四肢温暖,新陈代谢水平下降,促进合成代谢及有关激素诸如胰岛素的分泌。松弛反应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张力,加强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引起生理觉醒水平的明显下降,由此产生深度的放松。

研究表明,经常处于松弛反应状态,可以使机体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维持在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有利于对抗各种应激,还可以优化性格,改善争强好胜、易急躁、常有时间紧迫感等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性格特征。

多数时候发呆是一种自发的放松,如果要使得发呆带来的松弛反应更加深刻持久,则需要主动发呆。特别是对于那些节奏快、压力大、事务缠身或学业繁重,以及长期因独处带来无助感的白领、大中学生和老年人群来说,片刻的发呆就像为其高速运转的大脑按下一个暂停键,从而得以缓冲,或使濒临枯竭的生活热情得以补给。

很多人生活节奏快,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发呆,比如可以用上坐地铁、飞机或其他交通工具上的时间,一个任务结束后或两个任务间的空当等零星时间。只要发呆不影响接下来的事情,都是可以的,开车等红灯或排队前进时则不宜发呆。

发呆时的姿势不限,如果头部可以靠在后面或者由手臂支撑更好,头颈部肌肉的放松更有利于产生充分的松弛反应。发呆时如果不能尽快地放松下来,可以回忆自己以前经历过的轻松愉悦的场景,比如置身于温暖舒适的海滩;还可以配合进行深慢的呼吸,特别是腹式呼吸。在吸气的时候,用大概五六秒的时间,主动地鼓起腹部,可以边鼓肚子边在心里由一数到五,每秒数一个数字;而在呼吸的时候,则主动地缩回腹部肌肉,也用五六秒的时间。这样在呼吸频率变慢的引导下,人的心率血压也会有所减缓,机体会较快地进入松弛状态。

虽然提倡的是5分钟发呆,但显然这只是一种虚指,以环境允许、自我感觉舒适、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准,通常几分钟即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爱自己的重要保障,建议大家让发呆逐渐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不论多忙也要给自己留出一点时间,努力做到发呆5分钟,身心得放松。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宋崇升庞宇)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发呆 健康 放松 松弛 时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