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千方百计,维护中国经济“造血机”

——全国政协委员徐和谊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07月09日 09:21 | 作者:崔吕萍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C20190709002-zx5

■7月2日,在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之中,并且已经进入了全新的稳定增长期,唯有推动技术的多元化、专注产品的品质化、加快应用的场景化、完善产业的生态化,才能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翻开徐和谊的个人履历,不难总结出两个关键词——北京“土著”,制造业“发烧友”。从北京钢铁学院的学生到首钢设计院设计员,再到北汽集团“一把手”,徐和谊过去30余年与制造业“结缘”深厚。面对本报记者,谈及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徐和谊另有一番思考。

“不断完善制造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记者:我们知道,您的个人经历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分不开,而且无论是大学专业还是后来从事的工作,您从未离开过制造业。以此为背景,您能否谈谈您对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徐和谊: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跃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5G等新兴产业加速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涌现。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同比增幅超过40%,连续4年产销量稳居全球首位。

与此同时,我觉得,党中央敏锐地意识到了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发展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首位。

我认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实是一项复杂的、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着眼全局、立足长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建立起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领域的管理体系。

作为一个企业人,我常常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与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先进工艺、高端装备的一些核心技术,我们对外的依存度还比较高,这也成了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技术瓶颈。

就拿汽车产业来说吧,我国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车规级半导体、燃料电池、智能网联等产业的前沿技术储备还明显不足,和国际先进水平比,我们也是存在差距的。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只靠增加创新投入是不够的,我认为更要靠不断完善制造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一是着力消除制造业创新链中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之间的断层,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二是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以全产业链数字化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三是提高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开放性,促进技术、人才和资金的高效流动,建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的技术创新策源地;四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健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体系。

高质量的基础,来自产品、技术与体制机制创新

记者:汽车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靠什么?

徐和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前期积累的基础,我们以北汽集团的成长经历来举例子。

1958年,第一代北汽人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设计开发出了“井冈山”小汽车。8年后,我们设计开发的我国第一代轻型越野车“BJ212”投入生产并为全国多个汽车厂提供了技术支援,创造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多项第一;进入新世纪,北汽先后引进现代汽车、奔驰汽车两大合资项目,并引进绅宝平台,开发自主品牌;2009年,北汽集团投资设立北汽新能源,致力于为用户创造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建设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企业,北汽新能源连续6年蝉联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为新形势下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如果现在你让我说实现汽车制造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我认为站在前人基础上,我们要推动科技引领发展,实施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

在技术研发方面,北汽集团2006年成立汽车研究总院。目前拥有北汽股份研究院、北汽福田工程研究院、山东渤海活塞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传统乘用车、越野车、军车以及动力总成在内的完整研发体系。集团研发团队近万人。勇士军车研发项目、C30D纯电动轿车研发项目、BJ40系列轻型越野车项目分别获得2009年、2015年、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8年3月,北汽集团牵头组建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国创中心是应对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抢占全球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突破涉及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和完善国家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现代技术体系,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科技力量,对国家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够发挥战略支撑引领作用。

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北汽集团将着重发力新能源,加速实施全面新能源化战略。坚持EV(电动汽车)、PHEV(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并行的技术路线,同步发展充电与换电模式。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为创新依托,把握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突出抓好共性关键技术创新,瞄准电动化、智能化和生态化,加快研发智能网联、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电驱动、电子电控、混合动力、轻量化等前沿跨界的“卡脖子”技术。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北汽集团也主动求变,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及创新型企业转变,例如旗下华夏出行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载体,积极打造全链条生态系统,目前运营车辆总规模达1.8万辆。此外,我们还推出了智能网联汽车五年行动计划,将联手博世、松下、京东方等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品领域开展全面、深度合作。

在这里,我还想谈谈前不久刚刚开板的科创板,这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里程碑事件。科创板的开板有望及时补充我国成长型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短板,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直接支持,更好服务并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术、行业领先、有良好发展前景、能够代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方向的制造业企业。

不怕困难,敢想敢试、勇于前进

记者:对于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徐和谊:三个建议。

第一,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世界和我国发展实践所证明。”以汽车行业为例来说,过去,开发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我们的发展。今后,我们谋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然离不开开放合作。

比如,北汽集团和德国戴姆勒集团刚刚明确的长期战略合作,就是在过去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双方建立的新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这被业界称为“中德两国产业合作典范”,对戴姆勒和北汽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再比如,北汽集团与麦格纳公司在江苏镇江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打造对外开放共享的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研发与制造中心,并计划首先投产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的相关车型。

第二,要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通过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正在开创前所未有的事业,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新的挑战,必须具备不怕困难,敢想敢试、勇于前进的勇气,在发展中通过创新破解难题。不管是在研发创新工作中,还是在企业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中,我们都需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通过不断的创新,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对经济发展而言,制造业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制造业首当其冲。过去“唯快不破”的发展模式受到冲击,现在正是需要调整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经营方式的时候。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需要建立常态化金融支持政策,创新金融手段,引导多元资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监管层也应制定专门的监管政策支持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制造业,推动银行机构从组织机制、信贷规模、绩效考核、金融资源、产品创新等多个维度明确支持制造业的目标、措施和要求,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融资获得率。

编辑:秦云

关键词:中国经济 造血机 徐和谊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