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以工匠精神“造假” 他们让截肢者的人生更完整

2019年07月22日 08:5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2015年,成都“单腿快递哥”李洪军以“一个背影,感动一座城”——时年30岁、失去右腿的他拄着拐杖分送快递的图片和视频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在城市喧嚣的高楼下,他单腿而立的背影显得倔强而弱小,在令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让人心酸、心痛。

如今,李洪军已能迈开双腿走路,并成为一名充满自信的快递驿站合伙人。助他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假肢矫形适配救助项目。

日前,中新网记者随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前往该项目的西部救助站点之一、青海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对该项目和这一特殊的“造假”团队一探究竟。

打通截肢者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最后一步”

青海省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在青海残联大楼内。一楼的假肢矫形器制作室里,弥漫着石膏、树脂等材料的混合气味。不大的房间里各种工具、材料琳琅满目,成型和未成型的辅具、模型,昭示着一具具假肢的“前生今世”。

假肢矫形适配救助项目负责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宣传活动部副部长常达介绍称,我国肢体残疾人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保守估计超过2400万人。当这些受到伤病侵害的残疾人生命体征平稳之后,他们的后续康复往往被很多人甚至是临床医学所忽略。但他们受身体障碍的限制,参与社会生活能力较低,导致家庭可支配收入远低于健全人家庭。

在国内目前的扶贫攻坚战中,残疾人确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帮扶的重点,但涉及康复领域的救助项目相对较少。如果说医疗救治、基本生活保障给予了这些残疾人生存信心的话,那么康复救助则提升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因此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了假肢矫形适配救助项目,由在中国康复治疗领域的权威医疗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执行,致力打通肢体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的“最后一步”。

该项目以全国各省市康复中心、社区为网络,通过各地残联筛选贫困肢体残疾人,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假肢矫形部设立专家组,依据项目实施条件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筛查后,提供科学、专业的假肢矫形适配服务,并通过后期专业康复训练,让其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基本劳动能力。

以工匠精神“造假” 给冰冷的假肢赋予血肉之躯的温度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假肢矫形部主任刘劲松正是在两年前为李洪军进行假肢适配的专业团队的负责人。

曾留学德国,并在国内首批获得国际一级假肢矫形器师资格证书的刘劲松,在工作中以严谨和精益求精著称。在谈到假肢适配时,他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工匠精神”。他说,假肢一旦装上,就成为患者身体的一部分,容不得丝毫马虎,“工匠精神是我对我的团队的一贯要求。”

刘劲松给记者发来一份由他撰写的“假肢制作流程”,24页的PPT文稿,详述了一具假肢诞生的全过程——从了解患者个人、家庭、医疗等基本情况,到对患者进行残肢检查,从取阴型(用石膏绷带制作残肢形状空腔模型)到灌阳型(往阴型里灌注石膏浆,形成残肢的实体模型),从制作内衬到制作接受腔,从工作台对线组装到患者静态和动态试样,直至成品制作,这些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数个甚至十几个步骤及技术要点。

“我要求我的团队做到两个一样:在制作假肢时,无论价格高低态度一样;无论是在中康本部还是到外地帮扶,条件虽然不同,但质量必须一样。”刘劲松说。

从刘劲松随后的讲述中,记者感受更多的却是那份PPT文稿所没有记载的内容——对患者的爱心与责任心、在制作时的严谨、对细节近乎苛刻的挑剔,以及冥思苦想于如何才能给患者带来更自然、更灵便、更舒适的体验……

这些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工匠”,给那些冰冷的材料、模具,渐渐赋予了血肉之躯的温度。

以点带面,让更多的截肢者拥有完整人生

自2016年开展以来,该项目迄今已实施3年多,通过网络募款超过1000万元。

由于假肢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平均每具假肢在4-5万元左右,加上适配过程相对较长,决定了该项目的救助不可能以普惠的方式呈现。截至2019年6月,该项目共帮助了60位受助截肢者,提供了77例假肢(其中,有两位受助者是四肢截肢的重度肢体残疾人)。

刘劲松说,项目执行团队在筛选救助者时,秉承“两个优先”的原则:儿童优先、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截肢者优先。“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而有就业能力的人往往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他称,“值得高兴的是,该项目的受助人在接受救助后均可达到生活基本自理,去年我们救助的一个小孩子,现在已经上学了。而受助成年人的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他的语气中透出欣慰。

2019年,项目专家组分别深入西藏、宁夏、青海等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救助筛查工作,目标是在以上地区救助48名患者。但面对2400多万肢体残疾人的庞大人口基数,一个项目的救助显然远远不够。

常达称,该项目的实施,救助截肢者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假肢矫形技术以及截肢者综合康复资源优势,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假肢矫形适配救助项目为抓手,以地方康复中心假肢矫形中心为平台,带动我国中西部地区假肢矫形适配工作水平的提升,并培训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促使基层残疾人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假肢适配服务,让更多的肢体残疾人拥有更完整的人生。


编辑:刘畅

关键词:假肢矫形适配 残疾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