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广西:走在健康脱贫路上

2019年07月30日 10:22 | 来源:中国健康网
分享到: 

健康扶贫工程实施3年多以来,各地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实施分类救治等,为一批批贫困人口脱贫夯实了健康保障。近日,记者走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和河池市都安县。
现在可以安心治病了
“他现在就在医院安心治病呢!要不是现在报销那么多,哪能在医院待得下去呀!”都安县澄江乡自成村村民谭孝川不停地感叹。
谭孝川的哥哥谭要年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60岁,几个孩子都在上学。几年前,谭要年的妻子因车祸导致身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都压在谭要年一个人身上。屋漏偏逢连夜雨,前不久,谭要年又因为脑梗住进都安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幸亏现在住院先不用掏钱,出院再掏钱。国家报销90%,最后花不了多少。”谭孝川说。国家的健康扶贫政策为谭要年一家驱散了一片阴霾。
像谭要年这样的贫困人口,都安县还有16306户68363人,其中因病致贫返贫人口1098人。近年来,都安县实行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倾斜制度,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救助、二次救助后,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不足90%、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不足80%的,全部由县财政兜底,确保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不低于90%,29种慢性疾病门诊报销比例不低于80%。
把健康知识送进家门
“韦医生告诉我啦!我有高血压,光吃药不行,要多吃菜少吃肉,做饭少放盐和油……”谭要年的母亲,80岁的黄娈生大声对记者念叨着。老太太今年80岁,听力下降,说话有时很大声,但是对于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她牢记于心。
老太太口中的“韦医生”就是自成村的村医韦金星。韦金星是本村人,与其说他是乡亲们的医生,不如说是大家的亲人。除了每天到村卫生室为乡亲们看病之外,韦金星经常抽空到乡亲们家里串门,普及健康知识,讲解健康政策。有的村民行动不便,他就一次次上门送医送药。考虑到山路又远又难走,村民们总想给韦金星一点“路费”作为感谢,但是他从来不收。
“我们的村医几乎都是这样的。”都安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周虹岑告诉记者。
无论是在都安县城的医院,还是村卫生室的宣传栏上,抑或在路口最醒目的位置,在村民家里的墙上,健康扶贫政策宣传随处可见。
“不管多么难懂的政策,一首山歌下去,大家都懂了!”都安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蓝英田说。由于当地很多村民都使用壮语和瑶语,而这两种语言又都没有文字,为了提高村民对政策和科普知识的知晓率,自2017年以来,都安县已累计组织了248场演出,将健康扶贫政策和科普知识编成山歌和节目,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到千家万户。
家门口看病方便又实惠
汽车驶过层峦叠嶂,终于到达南宁市上林县巷贤镇中心卫生院。这里还挂着另一块牌子“上林县人民医院巷贤分院”。
南宁市上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过去乡镇基层医疗服务基础薄弱,农村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非常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上林县率先在广西推行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将全县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划归县人民医院统一管理,各乡镇卫生院都多了一个名字,即上林县人民医院分院。
改革前,群众普遍质疑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服务能力,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县人民医院或者县外三甲医院挤。改革后,由于业务统一管理,县人民医院从县级三家公立医院选派中层领导到各分院(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业务副院长,选派临床一线专业骨干到各分院长期蹲点“传帮带”,乡镇分院派人到县级医院跟班学习培训,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县乡一体化改革以来,上林县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乡,大病少出县”,“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病人能在家门口看病,既方便实惠又能减少负担。以阑尾炎手术为例,与在乡镇卫生院治疗相比,群众在县、市三级医院治疗所需负担费用分别相差4倍、10倍,而贫困户需要负担费用分别相差7倍、20倍。


编辑:刘畅

关键词:广西 健康脱贫 扶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