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生态中国>要闻 要闻

有机质农业耕育农法传承耕育文化、耕育文明

2020年05月07日 15:05 | 来源:中国生态产业网
分享到: 

自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工业文明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进行了深刻思考。

1、 耕育农法有机质农业是生态食材的生产基础

“耕育农法”是一种使用传统农耕技术与现代生物科技融合集成的农业生产方法,也是保持农田有机质平衡(有机质农业),天人合一、自然而然,古今融合的生产方法。重点在于传承田园农耕模式,发展生物生态循环模式,延伸多功能文化体验模式。

11

耕育农法在保持传统农业技术、利用植物的相生相克和生物防治的基础上,利用微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等多种技术,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采用中医农业方法和中医农业投入品应对种植生产中出现的病虫害、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畜禽疾病防控治疗问题,在保障种养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

2、 有机质农业促进中医农业、耕育农业发展

“有机质农业”是以农业种养循环、种养平衡为基础,以农田废弃物还田为手段,提高和保持土壤较高水平的有机质含量。在保障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和利用能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发展之路。

有机质农业倡导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即根据当地农田的产出、市场需求以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合理配套布置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就地或就近利用农田产出食物和副产品发展养殖,减少养殖业需求的农副产品运输距离,为养殖、加工废弃物生产的有机肥料还田提供方便。土壤有机质缺乏是土壤万病之源,几千年来的传统农耕,土地生产的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材,当人类和动物吃完的排泄物都要归还给土壤,农作物的秸秆也要归还给土壤,一方面是把土壤的肥力提高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从农作物带走的生命元素重新归还给土壤。每年施入农家肥,土壤有机质丰富。但是近几十年,我们依赖于使用化肥生产农作物,带走了土壤的生命元素,不把农作物的秸秆以及人和动物排泄物还给土壤,只从土壤索取生命元素,而不归还,这必然导致土壤当中的生命元素不断流失,引起生产的农产品严重缺乏生命元素。

《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最重要的理论,所阐述的重要思想:“不治已病治未病”也融入我国的农业中。利用中医农业投入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创建中医农业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继续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

22

3、 耕育农法有机质农业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1500年前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农书巨著,对耕作方法和作用都有详细论述堪称经典,谈到深耕、浅耕、初耕、转耕、纵耕、横耕、顺耕、逆耕、春耕、夏耕、秋耕、冬耕等;逐次调整中耕深度;这些耕作技术在今天看来仍有深刻的植物生理学内涵,这些耕作措施对土壤修复、培肥地力很有效。

33

4、 耕育文明、耕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国家符号

五千年农业文明中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恰恰是化解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的解药。一百年前美国农学家富兰克林家跋山涉水、踏破铁鞋寻找的生态农业,恰恰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自然而然存在的东西。在西方需很高智慧的生态农业模式,在中国却是任何一个农民在生活、生产中的习惯思维,生态农业之路是中国传统农业之路。几千年传承的中国的农耕文化博大精深,需传承并发展下去。中国传统有机质农业考虑到农田的资源循环利用、以种植养殖平衡、用地养地农田废弃物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作者孙建系联合国工发组织全球科技创新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