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第四届中国慈善年会在京召开

我国去年社会捐助总量近1000亿元

2014年02月23日 14:04 | 作者:舒迪|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1月17日,第四届中国慈善年会(2013)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活动分为两部分,上午的研讨分析会以“改革之道”为主题,慈善界知名人士与会共同探讨中国慈善发展趋势;下午则以“慈善的力量”为主题,盘点年度慈善成就,并推出“年度慈善推动者”。

  本届慈善年会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主办,多家慈善机构合办。中国慈善年会以“慈善的力量”为主题,每一年度以全新的视角、专业的眼光盘点当年度慈善热点事件、关键人物、示范项目,追踪一线公益慈善故事和人物,全方位展现当年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年度进程。

  去年全国捐赠近千亿元

  但慈善仍面临诸多挑战

  “去年全国社会捐助总量近1000亿元。”在第四届中国慈善年会上,民政部部长、中国慈善联合会会长李立国透露说。他表示,今年民政部将进一步加快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的改革,并协调推进政府购买公益慈善组织的服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公益慈善行业的支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包括完善捐助减免税制度、要求激活社会组织活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李立国说。

  李立国透露,相比2012年,去年全国社会捐助总量有明显上升,预计接近1000亿元。同时基金会数量已超过3500家,志愿服务也得到广泛发展,公民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在更多地方建立。“广大慈善组织和志愿者在芦山地震、岷县漳县地震等自然灾害紧急救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李立国还透露,我国慈善事业法制建设提上议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慈善事业法列为五年立法规划一类项目,福建、陕西、深圳等地也开启了地方慈善立法的进程。

  虽然去年慈善捐赠总额有所上升,慈善事业也稳步发展,但李立国还是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时至今日,中国慈善事业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在法律政策、社会环境、传统观念、外来文化等诸多方面面临挑战。”

  李立国说,中国现代慈善的理念还未全面普及;慈善组织的成立与成长还需要更为有力的政策支持;人们参与慈善、支持慈善的方式还比较单一;慈善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还不够理想;一些社会公众对于爱心捐赠能否被管好用好还心存疑虑。

  他表示,2014年,中国慈善事业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为此民政部将加快改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带头实施并协调推进政府购买公益慈善组织服务;努力探索经营型慈善等新的慈善方式,加快慈善超市建设运营机制改革;继续推动实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

  此外李立国强调,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管,促进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尤其是财务信息公开,增强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使慈善组织更好地发挥扶贫济困作用。

  畅谈慈善改革之道

  在本届年会举行的“改革之道·中国慈善趋势分析会”上,来自企业界、学界和慈善组织的代表从各自的专业和角度,向与会者奉献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大连万达董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王健林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家的慈善角色。王健林认为企业家行善不应该作秀,而应该是一种真诚的帮助。他深入解读了极少数企业家借慈善作秀的现象。

  “一是做‘数字秀’。有些企业家明明只捐了1元钱,他却说捐了10元钱,明明只值1万元钱的物品,他报值几万元钱。一些企业发布的(捐赠)数字都令你吃惊,说一年捐赠了十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这个超出了做企业的常识。”王健林提出第二种是“媒体秀”,他认为真正的慈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可是有一些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叫得震天响,甚至完全从宣传角度设定自己的慈善行为,哪种慈善行为能吸引眼球,获得的注意力高、传播力广就做什么。”第三是“面子秀”。作为企业家,在没有首先做到善待员工、惠及身边群体的基础上,就去外面捐款,王健林认为这也是一种作秀。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名在分析推进当前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后,概括了公益慈善领域主要的发展趋势。

  王名认为这种发展趋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去行政化,民间慈善正在慢慢成为主体。二是去神秘化,慈善公益事业那种光环神秘色彩慢慢地退却,慈善成为人人可为的一件事情、成为常人也可以做的事情。三是去中介化,慈善事业门槛正慢慢降低,各种各样开放的公益慈善平台出现,也使得慈善开始成为一个人人都可以直接去做的事情。

  此外,中国扶贫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与大家分享了在扶贫济困事业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壹基金秘书长杨鹏结合政社分开的发展趋势,畅谈慈善组织与政府间应如何加强互动、促进合作;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介绍了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媒体给慈善事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编辑:罗韦

关键词:慈善 慈善事业 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