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2014全国两会>好声音>文化文化

吴江委员:文化认同是最好民族凝聚力

2014年03月05日 17:19
分享到: 

  京剧的用武之地:文化寻根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虽然京剧的现状不太乐观,但吴江觉得,当中华民族和汉语还存在的时候,京剧就不会消亡,而且目前的社会导向也为京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同志前一段时间谈到了如何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我们的民族文化根系,我觉得这种寻根的理念为京剧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利的社会条件,”吴江说,“比方我们现在谈到家教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家长教育我们那一辈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用戏来教育的。中国的戏剧地方戏剧从来是中国社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吴江认为,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寻觅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价值的时候,京剧有用武之地。

 

  “我曾经做过很多整理,比如“忠孝仁义”,我们有哪些戏属于“忠”,比如《岳母刺字》、《满江红》;我们有相当一批忠君爱国、敢于赴死,为国家和民族牺牲自己的历史英雄,像文天祥;还有谈孝敬父母的戏也有很多。所以说,我们今天需要这些文化价值,这个民族需要这些京剧从业人员,关键在于他们能否抓住这些社会文化需求的机遇,创作出有风骨、有价值的好剧目提供给社会。

 

  谈到青少年投入戏剧艺术的学习和传承时,吴江并不主张所有学习戏剧的孩子都把戏剧作为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戏剧可以是一种兴趣,如果作为职业的话,那真是需要有特殊条件,因为学习戏剧,人人皆可为圣贤,绝不是人人皆可成为梅兰芳,一个艺术人才的成材、成名是需要各种因素的。但是如果从一个爱好者角度来讲,你去喜爱、欣赏戏剧,甚至去学习一些,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在灵魂净化、为人处事、道德培养等方面有所裨益。”

 

  尊重并保护少数民族戏剧 增强民族凝聚力

 

  吴江说,戏剧是一个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因为它是一种综合艺术,需要语言、文字、音乐、歌唱、舞蹈的融合,只有一个民族文化发展得非常完善之后才可能产生戏剧。我们说中国戏剧的大家庭有三百多个剧种,少数民族戏剧也归在其中,因为少数民族戏剧的本体特征跟京剧、昆曲一样,本质都是以歌舞演故事,在美学特征上是一致的。”

 

  过去的一年里,吴江在贵州、云南、广西、海南、山东、河南等地走访,调研少数民族戏剧生存状态,发现很多少数民族的戏剧剧种已濒临灭绝,一些过去很不错的大型剧种只剩下了十几个表演者,被合并到文工团中,剧种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

 

  他坦言,这说明少数民族文化本土保护的力度不够。“京剧目前都已经不太乐观,少数民族戏剧本来就属于老少边穷的边缘地区,原来的受众范围就不大,如果说彻底让少数民族戏剧跟流行歌曲在市场上竞争,我估计它们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而戏剧文化的传承要靠组织、团队的普及去逐渐影响观众,这样才能保存下这种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印记。文化需要从各种来源不断的汲取、创新、继承才能进步发展,别人没有这个条件,只有中国有那么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应当珍爱它们。”

 

  吴江指出,就像生物物种的多样化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一样,文化的多样性也是我们社会安定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他说:“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可以体现在是否尊重和认同少数民族文化上,文化认同是最好的民族凝聚力。有了民族凝聚力,一些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就没有空子可钻。所以我觉得,重视少数民族的戏剧,就是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站在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角度上讲,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并不需要花很多钱,费很大力量,只要我们各级领导认为少数民族是我们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巩固中华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个工作做好就并不太难。”

 

  吴江打算编一套少数民族文化大典,目前已得到国家民委的批准,今年就会启动编撰。在他的策划中,这套大典至少有三千万字,涵盖十几个少数民族剧种,也包括文学卷、史论卷、人物卷和美术卷,“因为少数民族文化缺少这种文献,我觉得事情总要有人做。”

 

编辑:付裕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