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蒋华良:为所崇尚的科学而努力

2014年02月13日 15:36 | 作者:周红梅 寇光裕 |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分享到: 

  “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害怕坐冷板凳。我们在前面为年轻人铺路,摇旗呐喊,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为中国科研发展献计献力、奉献一生。”

  道蒋华良的名字,远在他成为全 国政协委员之前-2005年初,华东理工大学一名学生发在BBS上的帖子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蒋华良院长开始砸钱了!”

  2004年下半年,华东理工大学成立药学院,蒋华良应邀担任院长。按规定,学校每年给他6万元的特殊岗位津贴。但是他却坚持不拿津贴,而是请学榭比准用他的全部岗位津贴成立“蒋华良奖学金”,奖励学业突出或家庭贫困但积极向上的学生。如此“砸钱”的理由,蒋华良归于“为所崇尚的科学而努力”,因为“对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是需要代代相继的”。

  带着一份敬意,带着一份期许,我们走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蒋华良,去了解他的故事,听他讲述团队的梦想,以及他们为科研发展所做的努力。

  睡在实验室里的“拼命三郎”

  “要我用—个词来形容他,只有四个字‘拼命三郎’。”一位熟悉蒋华良的同事说。他的拼命,来自于他的成长经历,也来自于他的个性。

  蒋华良,这名从江苏武进乡间走过来的赤足少年,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婆家在宜兴,宜兴是江南的鱼米之乡,自古崇尚教育,有教授之乡的美誉,出了很多名教授和院士。爱读书的姐姐和表姐对其也不无影响。

  从小学到高中,从本科的南京大学有机化学专业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量子专业研究生,再到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师从嵇汝运院士和陈凯先院士进行药物研究,“勤奋”二字一直伴随着蒋华良的生活。

  1993年,药物所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安装后,蒋华良刻苦地进行课题研究。为了延长工作时间,蒋华良索性晚上睡在实验室。这一睡就是五年,直到1997年底他的爱人从常州调到上海。攻读博士期间,蒋华良没有节假日,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收获。博士毕业时,蒋华良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博士论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论文。

  以实验室、计算机房为家的蒋华良在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并留在了药物所。几乎每天,他七点半就到所里开始工作,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从个性而言,蒋华良不仅是个勤奋之人,又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学问”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他对一件事情认真、对所有事情都会认真,而一天只有有限的24小时,无论是以何种形式来达成解决问题的目标,蒋华良对自己的行政工作和业务工作都是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2003年初,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SARS。在这危急关头,蒋华良带领药物所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全面投入到寻找抗SARS药物的研究中。从4月20日到6月10日,蒋华良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带领科研人员夜以继日进行抗SARS药物研究。为了获得抗SARS药物研究的样品,蒋华良与同事沈旭一起在12小时内往返于上海和南京;为了较快获得SARS重要蛋白质,蒋华良、沈旭和学生一起在实验室连续工作三昼夜。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对身体状况多少有些影响,四十几岁的他,看起来有些像五十多岁的人。虽工作繁忙辛苦,但是他的心态特别好:“天天泡在实验室里,陪着我的唯有一盏盏白炽灯,但是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能用自己的知识、专业和努力,为人类的健康而奋斗,再苦再累都值得。”

 

编辑:罗韦

1 2 3

关键词:蒋华良 药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