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蒋华良:为所崇尚的科学而努力

2014年02月13日 15:36 | 作者:周红梅 寇光裕 |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
分享到: 

  为中国科普事业鼓与呼

  2008年,43岁的蒋华良有了—个新的身份:全国政协委员。这—年,他把参政议政的目光落到了“合理规划科普基础设施”上。

  在相关提案中,蒋华良写出了他对于科普工作的忧虑—一目前我国包括科技类博物馆在内的科普基础设施缺乏发展规划、地区间不平衡、模式单一、设施陈旧,偏重于基础知识和传统常识的传播,而对前沿科学和创新成果的传播不够及时,对受众缺乏吸引力。

  “在功能建设上,尤其要重视青少年群体科学素质提高的独特性需求,加强西部和少数民族等地区科技类博物馆的建设,使其成为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的‘第二课堂’。”蒋华良建议,在机制建设与运行上,要将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用于科普教育,推动优秀项目的联动,同时,通过分展区、分会场等形式,提高展馆利用率,与教育系统建立“三固定”(人员、时间、内容)协作联系,吸引学校安排学生来博物馆上课,搭建探究式学习和素质教育的平台。

  “培养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是想让他们通过接受科学教育进而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并愿意为之努力。”蒋华良如是说。 如是说,亦如是做。几年来,蒋华良一直在为中国科普工作鼓与呼,这位在同行和媒体记者眼里的“大忙人”,竟愿意挤出个人时间和精力,放在科普宣传工作上。

  今年12月10日,蒋华良应上海市科协邀请,参加了“解读科学类诺贝尔奖”科普报告会化学奖专场活动。在会上,蒋华良首先介绍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获奖者,随后让听众们以简易的形式了解到近期化学的发展和传承,紧接着重点介绍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经历和故事。许多听众们在听完报告后说,他们了解到化学书本中抽象公式之外看不到的生动故事,并且被蒋华良讲述的化学世界吸引。

  听到观众的反馈,蒋华良感到十分欣慰。但是他又强调说,科研路是一条清寂的路,听上去美好,坚持做下去是一件不易之事。“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害怕坐冷板凳。我们在前面为年轻人铺路,摇旗呐喊,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为中国科研发展献计献力、奉献一生。”

  (作者单位:民盟中央宣传部办公室)

  人物简介:

  蒋华良,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主任。1995年,他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师从嵇汝运院士和陈凯先院士,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科技部中长期规划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信号转导过程研究”专家组成员,兼任国家药学杂志Journal-Medicinal-Chemistry亚洲编辑以及ChemMedChem等5个国际杂志的编委。

 

编辑:罗韦

1 2 3

关键词:蒋华良 药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