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中国第一考”,这根“指挥棒”怎么挥舞?

———访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

2014年03月19日 10:50 | 作者:修菁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马敏认为,在当下中国,高考是最现实、最可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也是保证社会阶层有序流动的重要通道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底线,高考必须坚持,又必须加以改革。对于高考改革的节奏和步调,应持积极稳妥的态度。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减负、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是高考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三条应贯彻始终的基本原则。

  在3月7日举行的教育界别联组会上,针对委员和社会各界关切的高考改革的总体方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在所有考试改革中,最难的是高考改革,这项改革工作也是教育部2014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教育部正在对高考改革方案初步方案进行论证,相关部门也正在进行深入调研,最终改革方案会按程序报批。

  作为影响亿万民众的“中国第一考”,这根“指挥棒”怎么挥舞,决定着数以亿计的中国学生怎么学习。本次政协会议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曾多次参与教育部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讨论的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

  高考制度必须坚持,又必须改革

  记者:当前民众对于高考“一考定终身”问题、与素质教育不衔接问题诟病越来越大,期许也很大,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对于高考选拔制度,你的观点?

  马敏:对于高考改革,我认为社会各方首先要达成基本的共识:在当下中国,高考制度可能不是最好的制度,却是最现实、最可行的制度,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是社会阶层有序流动的重要通道,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底线,所以必须坚持,但与此同时,又应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稳妥的改革。

  记者:高考改革如何平衡好各方的声音,应遵循什么准则?

  马敏:对于社会各方对于高考改革的不同意见,我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改革方案,都必须遵循最起码的三个原则。一是要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为国取士”的重任始终不能丢,这是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二是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带好路、举好旗,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是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但是不管怎样改、如何改,一定要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给广大学生和家长一个清晰、明确、稳定的改革预期,尽可能减少改革所引起的社会震荡。

  文理不分科应循序推进,不宜一步到位

  记者:对于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探索高考不再分文理科导向,学界和学校层面也有热烈的讨论。也有一种声音是高考只考语数外就可。对于高考科目改革,你的观点?

  马敏:就高考考试科目的改革,目前一些专家的看法是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只考语数外。我赞成《决定》中讲的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以减轻考生负担的改革方向,但不分文理科的高考到底如何实施?到底如何让高中的课程设置和大学的专业设置相衔接?会不会造成新一轮围绕语数外加重学业负担?我认为这些问题需要方案的制订者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和思考,提出合理的考试和招生方案。我个人是不太赞成马上就实行高考文理不分科的做法,因为从人才选拔的角度,这样的改革推行过快会增加高校选拔人才的难度,不利于大学按专业培养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对于高中课程设置和学生接受全面教育也会有一定影响。高考考试科目集中在语数外,有可能会让学生过早地放弃一些学科的学习投入度,难于达到让学生在文理基础知识学习中打下比较宽泛基础的目的。

  所以,对于高考科目的删减,我认为要慎之又慎。文理不分科的高考,只有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已十分成熟,学业水平成绩已具有很高的合理性和区分度并被社会广泛认可、接受,换言之,统一高考成绩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录取权重时,才能真正实施。

  就减小高考改革的震荡性而言,在目前的改革过渡期中,我认为文理分科考试的形式还可以暂时予以保留一段时间,以便与高等教育的分学科培养格局相适应,更好地挑选和培养人才。整个高考路线图可采取“小步快走”的方式,比如在测试科目较为全面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暂时仍保留目前普遍实行的“3+1”方式,“3”就是语数外,“1”就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文综或理综(但对所考内容可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降低难度),同时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多元评价录取,逐渐降低高考分数的权重。

  记者:对于高考改革,也有一种观点是调整考试内容重于调整考试形式。

  马敏:我认为改革形式和内容都很重要,但考试内容的改革则更为重要。在考试内容上,对于文科考生,可以适当降低数学的难度;对于理科考生,则可以适当降低语文的难度。总之,考试内容总体要体现减轻学生负担的原则,少考死记硬背的内容,少出偏题怪题,多考能体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有利于高中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的改革,这样的改革不仅会更人性化,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真正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记者:去年多省市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都拿出了英语学科作为改革的试点。但是对于这一改革,也有观点认为,当下不具有这样改革的社会基础,反而会增加学生因多次参加考试,而增添的学习负担。你怎么看?

  马敏:就考试次数而言,我同意先拿出英语学科,按照循序渐进、先行先试的办法,将英语学科考试社会化,实行一年多次考试。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担心,我认为完全可以借鉴TOEFL、IELTS等国外成熟选拔性考试的经验,可以通过适当限定考试次数、细化管理办法等,避免为考而考、反复刷分的情况。

编辑:罗韦

1 2

关键词:高考 改革 考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