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公安部情报中心副主任去世 体内有七个心脏支架(图)

2014年07月16日 09:13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最年轻的反恐专家

  36岁的于天华接过了“国家处置爆炸恐怖袭击事件咨询组专家”的聘书,成为国家反恐怖爆炸专家中最年轻的一位。

  从实战经历和理论思考,于天华几乎见证了中国反恐形势的每一步变化。

  1993年,自河北唐山劫机案后,半年之内,中国连续发生20余起劫机案。劫机事件,成了当时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作为年轻专家,于天华接到了研究反劫机策略的任务。当时他把每一起劫机案件的资料都收过来,摞起的材料有几尺厚,他天天在那翻。

  最后,在报告中,于天华提出了“严惩未遂作案人以示警戒、两岸谈判遣返劫机犯釜底抽薪、加强安检工作堵塞漏洞”等8条措施,并被中央领导和相关部门采纳,此后,劫机事件大幅减少。

  官方材料显示,1997年,在劫机高潮过后,爆炸、投毒犯罪被列为危害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之首。

  官方统计中,仅2001年,全国就发生了数起重大爆炸案,其中石家庄连环爆炸案、江西万载县芳林村小学爆炸案、陕西省横山县特大爆炸案三起案件,就导致234人死亡。

  彼时,在反爆炸案件侦查中,于天华发现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相对不足,同时缺乏针对爆炸案件的规范性文件。

  为此,他主持成立了侦破特大爆炸案件的专家团队,后来这支专家队屡建奇功,被誉为“刑事侦查领域的国家队”。

  他又亲自组织专家,起草制定了《公安机关处置爆炸现场工作规范》和《爆炸、投毒敲诈专案侦查方案》。这两套方案,如今已成为目前打击此类犯罪的规范和纲领。

  这个时期,于天华也才30多岁。

  2003年,36岁的于天华接过了“国家处置爆炸恐怖袭击事件咨询组专家”的聘书,成为国家反恐怖爆炸专家中最年轻的一位。

  从“反恐先锋”真正成为专家的,是他在反恐理论研究的贡献。全国爆炸装置研究实验室,投毒、爆炸案件数据库,都是于天华主持创建的,直到去世前,他还担任着两个国家级反恐怖科研课题的课题组长。

  赵印全是于天华研究领域的同事。他说,在研究相关课题时,于天华更注重与国际接轨,搜集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很多爆炸案资料。

  官方材料显示,经过政策与科研两方面努力,3年内,全国爆炸案和投毒案的年发案率下降至少五成,均降到历史最低点。

  “和尚班”的班长

  在同学宁将军的印象里,于天华还挺有情调,组织“和尚们”集体外出赏月,周末到校外看电影。

  山东临清是座小城,于天华的老家在县城露天电影院旁边。

  小时候,于天华喜欢去电影院看战争片,邻居赵大哥记得,当年的小于,提得最多的两部电影是《永不消逝的电波》和《上甘岭》。

  “现在看来,保国的潜质是从小于时代培养起来的。”赵大哥笑言。

  赵大哥还记得孩童时代的保国:遇到人,眼睛先眯成一条缝,咧嘴就笑。那时的孩子们,喜欢玩一种纸叠的“摔四角”游戏,每次保国赢的“四角”都最多,但与别的男孩不同,他会把赢来的“四角”分给输的小伙伴。“大人问起时,保国就说,这样他们就不会生气,就能继续玩下去了”。

  “保国有出息。”赵大哥说,1986年,于天华考进位于沈阳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陈德文是刑事警察学院86级辅导员。他回忆,当时的刑警学院是二本学校,但于天华的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

  学院军事化管理,共七个区队,于天华四年里都担任刑事侦查专业的区队长,全班43人,都是男生,被戏称为“和尚班”。

  学校宿舍楼一面向阴,一面向阳,刚入学不久,区队长于天华就有了动作:提出实行“轮换制”。

  所谓轮换制,是指每年阳面和阴面宿舍的两名学生互换寝室,四年下来,可以保证班上每个人都享受到阳光。大家一致同意。

  在同学宁将军的印象里,于天华还挺有情调,组织“和尚们”集体外出赏月,周末到校外看电影。

  那时大家的快乐是:去图书馆把最抢手的金庸、梁羽生全集借回宿舍,晚上哥几个一起躲在棉被里,打着手电轮换着看。

  四年的同窗生活很短,作为学校的优秀学生,于天华获得了公安部提供给学校的两个指标之一,转眼大家要各奔东西。

  同学徐志超记得于天华告别的话,毕业离校前,哥俩儿在校园里聊了两个小时。关于未来,于天华说,“出去都好好工作,咱只要有能力、肯下工夫,肯定能混出来”。

  徐志超记得那个“混”字,回想起当年的志向,他说,“天华没有‘混’日子。”

  朋友圈里的“轴心”

  于天华抽出时间带好友姜明到南疆参观,路上,姜明扭头看见,驾车的于天华头不停往下低,有打瞌睡的迹象。

  走出家乡20多年了,老朋友们都觉得,保国当了官,但他没变。

  抽空回临清老家时,于天华总会去亲戚朋友家,“不能让人家觉得,我到了北京做官就不理老家人了”。姜明记得,保国曾在半夜十二点敲开朋友家门,只为了打个招呼说一声,“我回来了”。

  于天华在新疆挂职公安厅副厅长,一次正在处理反恐案件,听闻朋友张明要在乌鲁木齐转机,他说“你在机场等我忙完的,哪怕就几个小时,我也应该带你出来吃点羊肉串”。

  张明觉得,于天华是副厅长了,又有案子要处理,这话也就是客套而已。但于天华真的开车到了机场,把他接出来再送回去,就是请他吃了几串羊肉串。

  姜明也去过新疆一次,于天华抽出时间带他到南疆参观,路上,姜明扭头看见,驾车的于天华头不停往下低,有打瞌睡的迹象。“我赶紧让他停车休息,但天华执意不肯,他时间有限,朋友又必须得照顾好。”

  姜明知道保国累,工作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如果说他还有业余爱好,那就只剩骑马了,“他的朋友圈头像,就是骑马时的照片。”

  老同学们也熟知于天华的脾气,“谁去北京了,都得问问天华在不在,出来喝茶。”宁将军说,其实喝茶更多的是借口,更重要的是,想让他出来休息休息。

  在此次赴疆参加专项行动出发前,于天华像往常一样,又在同学好友的微信群里“通告”:“我又去新疆出差了,欢迎大家来新疆找我玩”。

  这次几个同学都去了,但参加的是于天华的遗体告别仪式。

  虽然仪式被要求“低调从简”,但闻讯赶来的人挤满了场馆,连门外都站了二三百人。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于天华 公安部情报中心副主任去世 七个心脏支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