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12届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二十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十二届全国政协第二十八次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加强黑土地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5年04月13日 14:56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
保护黑土地提升我国土壤肥力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增长很快,但粮食的增长方式却是不可持续的,大多数增产是建立在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上,导致耕地一直在失血、贫血,土壤有机质快速下降。目前,不仅仅是东北的黑土地,我国大部分土壤也是如此。为使我国农业不走“先剥夺后补偿、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建议对现行政策进行及时调整:

一、 进行顶层设计,从法律法规上给予保护。国家应把生态可持续性提到更加重要地位。要将养地的重要政策措施法制化、制度化,同时进行日常检查评估。还要从顶层角度改变我国耕地统计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做法,未来要从顶层确立耕地数量减少是硬伤,而质量退化则是内伤的观念,提出18亿亩红线的双重保护。

二、 调整现行破坏资源的不合理做法,鼓励用地养地的机制。主要包括:一是补贴政策要从单条腿的“粮补”到“地补”。国家应对养地肥田、提高地力的农业措施进行补贴。二是对破坏的土壤进行修复。对已受损耕地设立并实施“土壤修复计划”;加快开发市场化补偿机制探索,试点建立耕地资源的“项目补偿”制度。三是加大提升土壤有机质的政策补贴。四是建立激励政策,强制秸秆还田。五是补贴建立有机肥料工厂。六是每年评选可持续性农业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示范县标兵,挖掘相关经验。七是对粮食产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指标,除了过去的总产、单产外,还应该统计总的化肥施用量、有机肥施用量。八是对农资补贴进行调整,改变片面靠多施化肥增产的方法。九是配方施肥要成为强制选择。十是加大对有机肥料的研发与技术贮备,加大推广。

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启云:
科学治理黑土退化保持黑土永续利用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和相关单位通力合作,连续35年对黑土肥力和施肥效益进行了定位监测和研究,明确了黑土肥力退化机制和黑土犁底层演变规律,明确了合理施肥实现土壤养分平衡的规律,明确了土壤结构性变差是导致黑土退化的主导因素。

黑土退化表现为营养型退化、结构型退化和综合型退化。在当前生产水平条件下,单施化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年平均下降达0.1g/kg;如果实施化肥与有机肥(包括秸秆还田)配施,耕层土壤有机质可实现恢复性增加,其增值在0.1-0.2g/kg左右。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实现高产稳产的理想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5-50g/kg左右,要保持和提高到这一水平,需要至少连续培肥30至50年。因此,黑土地质量恢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打好持久战。

针对如何恢复和稳步提升东北区域黑土质量,结合科技创新驱动黑土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更新传统观念。减少深松深翻对黑土的破坏作用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推进少免耕为主与轮耕制结合。

二是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种植矮秆、耐密植、营养高效的作物新品种,减少对地力的消耗,减少秸秆副产物逐年攀升带来的负担。

三是平衡黑土营养。实施“有机-无机配施”,增加土壤活性炭,玉米秸秆还田可实现土壤有机质恢复性增加;实施科学养分调控,氮肥采用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磷钾肥采用恒量监控技术,发挥磷肥后效,减量施磷钾,逐步恢复黑土营养平衡。

四是增强黑土体质。土壤结构性变差是导致黑土退化的主导因素。建议推进少耕为主与轮耕制结合,合理深松,深施肥料,重点培肥20-40cm耕层,建立“苗带紧行间松”的耕层构造,提高通透性、保水性和紧实度等,减少水土流失,有效解决耕层通气与防倒伏、供肥与吸肥、透水与提墒等矛盾。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黑土 协商 全国政协 双周 发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