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大圣归来》那么好看 关于《西游记》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2015年07月15日 08:37 | 作者:吴海云 |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 

  《西游记》在东亚的流传

  当然,西游记故事在东方的盛行要远远早于西方。在日本飞鸟时期(唐贞观年间),玄奘赴印度取经的故事就传到了东瀛之国;而当明世德堂本《西游记》在华刊行后,日本在第一时间就出现了刊本。江户时代的宝历八年(1758),日本著名小说家西田维则着手《通俗西游记》(共五编三十一卷)的翻译工作,这一工作经过前后三代人、历时74年的努力,到天保二年(1831)宣告完成;而由西田维则等人参加翻译的另一译本《绘本西游记》(共四卷),则从文化三年(1806)至天保八年(1837)完成,并在明治时代一再重印。

 

6

 

  1758年,日本小说家西田维则开始着手将百回本《西游记》翻译为日文,日本版《通俗西游记》至现代已累计有30余种日文译本。

 

  而在朝鲜,早在元朝末年,“西游记”的故事便已妇孺皆知。根据韩国学者的研究,当时朝鲜王朝的汉语课本《朴通事谚解》中,就已经提及了“西游记”的故事,并有“十万八千里途程,正是瘦禽也飞不到,壮马也实劳蹄,这般远田地里,经多少风寒暑湿,受多少日炙风吹,过多少恶山险水难路,见多少怪物妖精侵他,撞多少猛虎毒虫定害,逢多少恶物刁蹶”这样的文字。

  在中国作为泱泱大国的文化辐射下,“西游记”的故事顺理成章地流传到周边大小邻国。1721年前后,蒙古语言学家阿拉纳完成蒙文首译本《西游记》。阿拉纳在译本中进行了符合蒙古传统的佛教教义阐释,让后期的抄书者将之奉为一本佛教启示录;目前蒙古阿兰巴托所藏的13种 《西游记》早期蒙文手抄本中,有一个译本直接题为“Tangsang—blama”(即“唐僧喇嘛”),内容则几乎是玄奘一个人的故事。

  东南亚诸国对于西游记故事的诠释也同样深受佛教的裹卷。它构成了一种宗教景观,甚至产生了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对“唐太宗游地府”异乎寻常的兴趣:早在19世纪末,此间所盛传的5种西游故事中,有3种是专门叙述唐太宗的;此后,不少译本都是从原著中抽取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单独发行。这些译本都忠实地反映了原文最微末的细节,尤其是关于十八层地狱和各种刑罚的叙述,还特别添加了旁白与注释,对读者进行对于罪恶与因果报应的说教。

 

7

 

浮世绘绘本西游记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大圣归来》 《西游记》 海外传播 美猴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