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悦读 悦读

《大圣归来》那么好看 关于《西游记》你还应该知道这些

2015年07月15日 08:37 | 作者:吴海云 | 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 

 

9

 

  《猴与猪;神魔历险记》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贡献了一个小小的例外,由苏利埃·德·莫朗(George Soulié de Morant)翻译的《西游记》法译本书名为《猴与猪;神魔历险记》——猪八戒受到了法国人的特别重视(是因为法国人比较注重吃么?),但依然没有唐僧什么事儿。

  以孙悟空作为切口,西方人没有坠入《西游记》繁复而神秘的宗教意象,而是迅速发现了这个故事中的反讽意味,并闻到了相似的“人”的气息。比如夏志清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指出,《西游记》中的人物,或多或少地建构了一个欲望的世界,甚至连孙悟空这一“空”的代言人,也有着“根深蒂固的人性”,因此他的超脱“实际上也是虚假的”;而蒲安迪(Andrew H.Plaks)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中论述《西游记》,也将其中涉及的宗教矛盾归结为作者对反讽手法有意识的运用,“神圣者和滑稽者的联系正是辩证关系的两极”。

  因此可以说,《西游记》这个传统的中国故事,却是在一种“近代的意义”上被归入了“世界”的文化圈。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意味着中国拥有一个真正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而从也许不太好的方面来说,各国人对于这个故事、对于其中人物的理解和演绎,就由不得中国人自己了。

  比如美国NBC电视台的《The Monkey King》(《猴王》),虽然还保留着唐僧师徒四人及众多的中国元素,但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与原著相去甚远;在这个美国式的拯救故事中,唐僧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和尚,而是一个身怀绝技的美式超人。而日本更在“西游记”的故事中融入自己的民族文化特征,生产出种种“变异”的西游动漫作品,比如引入“无敌英雄”、“科技万能”、“末日危机”等独具日本特色的母题,抑或是加入“耽美向”和“萌向”的御宅化元素。对此,有中国学者提出批评,认为这些海外作品“篡改”甚至“丑化”了中国的神话故事。

  其实这又何必?一个像“西游记”这么精彩、这么丰盛的文化文本,完全可以经得住多维度、多视角的重读与再编。不说外国人,只说中国人自己对于《西游记》的当代演绎——比如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今何在的《悟空传》,不也都结出了“正统”以外的灿烂果实?而《西游记》本身,又何尝不是对玄奘取经的颠覆性解构和创造性戏说?以华夏历史之悠长、神话之灿烂、文本之丰富,理应为今日之“全球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像《西游记》这样成功“世界化”的中国故事,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10

 

 

  (文/吴海云)

  (本文参考及引用了许多学者的研究文献,包括王丽娜的《<西游记>在海外》、李舜华的《东方与西方:异域视野中的<西游记>》、李萍、李庆本的<西游记>的域外传播及其启示》、 郝稷的《再造西游:阿瑟·韦利对<西游记>的再创性翻译》、等等)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大圣归来》 《西游记》 海外传播 美猴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