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逛慈善超市 想要啥免费拿

2016年01月11日 13:25 | 来源:山西晚报(太原)
分享到: 


捐来的爱心衣物不再一次分发到户,而是被挂在衣架上,受助者可以像逛超市一样,根据自身需求、喜好来挑选;受助者有什么需求,捐赠者会提前获知,实现按需捐赠,再也不用为不知道捐什么而苦恼……两个月前,太原迎泽区慈善会和太原中小企业局等多家单位,在古交市岔口乡提子头村援建了一座“慈善超市”。1月8日,这里迎来了第三批爱心物资发放。记者随同采访发现,“慈善超市”深受村民欢迎,其采取的精准慈善救助模式,为村民解决了困难,让捐赠者放心。

逛“慈善超市”喜欢什么自己选

1月8日上午,由迎泽区慈善会和两家爱心企业提供运送的第三批爱心物资运抵提子头村。一早等在村口的村民,跟着车就往“慈善超市”门口聚拢,伸手帮忙往下搬爱心物资。一些人激动地喊:“来了,来了!”

这次运来的爱心物资主要是七八成新的衣物,共计13大箱一千多件。这些衣物在运来之前,统一由专业服饰公司进行了消毒、清洗、分类打包。在现场,“慈善超市”管理员将一部分新到衣物挂在了货架上,村里困难户的婆姨们忍不住进屋挑选起来。“我儿子皮肤白,这个天蓝色的袄,他穿上肯定好看。”“嫂子,你眼尖,这才不是袄,是冲锋衣,城里人流行穿这个!”45岁的村民张秀开,摸着一件冲锋衣,手就挪不开了。旁边的村民都赞她会选衣服。张大嫂裹着头巾,穿着单薄的外衣和花裤子,脚上的旅游鞋也都破了边。她是该村的困难户,家里虽然养了羊,可一儿一女还都在外上学,家庭生活成本高、压力大。两天前,她听说村里“慈善超市”要运来一批冬衣,早早就盼上了。她说,自己想给一儿一女挑选几件过年“新”衣。除了给儿子选的冲锋衣,张大嫂还为女儿挑选了一件玫红色的羽绒外套。

64岁的村民郝成福凑过来说,他和老伴两个人,已经在“慈善超市”领过两次衣服了,加起来有四五件。自己挑选的衣服,穿到身上感觉就是不一样。这一次,老郝要挑两件棉马夹。用他的话来说:“自己选的,自己喜欢!”

按需捐赠温暖送到村民心坎里

太原市中小企业局驻古交市岔口乡提子头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员李峰说,提子头村的“慈善超市”,由该局和迎泽区慈善会等多家单位共同援建,是太原市首个农村“慈善超市”。

自去年十月底成立至今,先后有三批爱心物资运抵并入库,包括衣服、家电、洗衣粉、粮油等生活用品,暖手宝等小件物资,以及化肥等农户需求品。

“‘慈善超市’不是一个简单的捐赠物品接发点,而是一个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能够了解困难群众的现实需求,实现捐赠物资的精准配置。”李峰说。

比如说,有一家企业捐赠了20台25吋显像管彩电,有60户村民报名申领。为了把电视送给最需要的人家,经过该村村委会研究决定,先为家中没有电视的村民进行了配置。其中,两户高龄老人免费领取,其他申领人则需要缴纳一百元,这些钱再用于慰问村里更困难的居民。

还有一家企业,为慈善超市捐赠了40袋化肥,足够为150亩地施肥。这批物资将在今年春天发放。该企业还承诺,将派出技术人员,根据村民家的土壤状况确定所需化肥种类,进行后续捐赠。通过因地制宜的捐赠,提高当地农民耕地质量,实现增产。

“按照村民需求来捐赠,能让捐赠效果达到最大化,把温暖送到村民心坎里。”李峰表示。

扩展功能计划低价销售生活日用品

提子头村距古交市开车行程50分钟,与娄烦交界。现有村民201户,人口685人,主要依靠种植土豆、玉米、稻谷等农作物生活。个人每年平均收入两千多元,困难户较多。

李峰说,在这样一个贫困村扶贫,不是所有需求都能通过募捐来满足,所以,“慈善超市”应该以社会化运营为方向,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他透露,接下来,他们打算尝试在“慈善超市”内向村民低价销售生活日用品等。他解释,当地留下来的村民大多是中老年人,还有部分留守儿童,由于村庄偏僻,村里没有小卖部。村民平时购买日常物资,主要依靠一个月来一次的流动商店,可是流动商店售卖的物品价格高。因此,“慈善超市”打算尝试按照商品不同类别,低价或平价为有需求的村民提供所需生活用品,让他们不出村就能买上生活必需品,降低生活成本。同时,“慈善超市”获得的微利还可以继续滚动为爱心款。

此外,李峰还特别借本报感谢爱心企业和热心的太原市民。一家爱心企业在捐助过程中,获悉当地土豆滞销,连续三个月采购,每个月购走20袋一千斤土豆。太原一所中学的五名老师结伴前往位于古交的慈善超市,捐赠了被褥、棉裤、鞋、床单、被罩、书包等日用品。还有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为本村患病困难老人购买了羽绒大衣,送上门并和老人聊天。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慈善超市 爱心物资 慈善会 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