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致公党东莞市委会:建议政府主动服务 推进“互联网+政务”

2016年02月24日 14:31 | 来源:东莞日报
分享到: 

预交提案:《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实现政府、企业、市民三方共赢格局的建议》

提案人:致公党东莞市委会

不要让市民证明 “我妈是我妈 ”

为啥市民办事,要证明“我妈是我妈”?根本原因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及时,致公党东莞市委会提出《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实现政府、企业、市民三方共赢格局的建议》,建议政府部门要利用互联网,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推进精准服务。

现状:“大佬布局”加快政府改革

按照市电子政务办主任刘杰的理解,互联网精神可以概括为两个词,‘开放’+‘共享’,而互联网+政务,是政府部门利用互联网精神服务市民,打造现代型政府的一种必要手段。

2007年开始,东莞市开始建立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2015年年底开始,东莞开始推行“一网通办事平台,打通了涉及企业登记注册环节的多个部门,企业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登记注册所需办理的所有业务均可在东莞市网上办事大厅一站式、全流程、无纸化办理完毕。

进入去年,“互联网+电子政务”的改革突然提速,除了一网通平台外,腾讯、联通、科大讯飞等公司都与东莞市政府签署“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打造“智慧城市”为核心,在城市服务、城市宣传、众创空间等七大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不可否认,各方技术力量进入后,“互联网+政务”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催使政府更加专注“互联网+”的引用。

制约:共享水平仍未充分提升

但致公党东莞市委会专题调研,虽然东莞的电子政务服务走在全国前列,但受制于政府认识和发展水平,仍然有不少弊端。

以“一网通”为例,虽然搞定了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的麻烦事,但需要处理后续的卫生、消防、环保部门的审批,还是要一个一个部门去跑,前端环节省事了,后续环节,该少的一点也没有少。其根本原因,是很多部门,以“保密”或者“不方便”为借口,没有把其端口接入共享。

此外,网上办事的便捷度和公众的接受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不少政府机关,虽然号称可以网上办事,但是仍然需要同时提交纸质文本,“两条腿走路”屡见不鲜,此外,也出现了登记繁琐等问题。

不少政务网站属于“僵尸网站”,发布信息落后,存在指示不明,办事不清,信息不全,服务不周等毛病,在内容规范、人员维护等方面需要加强保障。

由于过于依赖官方平台,没有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多数部门,仍然集中于网上办事大厅,小部分部门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功能开发,但覆盖面不全,可办事项较少。

对此,刘杰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间需要对服务和管理进行共享,原来是群众“上门来”办事,以后变成“走出去”办事,实现政府的精准性服务,同时,通过社会治理网格化来发现问题,主动服务,提高政府的效率。“比如有企业,营业范围有所变更,需要环保部门后续监管,以前是企业去跑环保局,部门坐等企业上门来办手续,而数据联网和观念革新后,环保部门可以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变更的消息,并且主动告知企业需要办理的手续,并且主动跟进,避免企业重复跑动。”

建议:打破利益围墙加大精准服务能力

致公党东莞市委会提出,当务之急,是加大部门信息共享力度,打破时空界限,让市民和企业办事的材料,能够在网络里形成闭环,从而减少群众的自我举证,让企业和个人不用再证明“我妈是我妈”。

因此,应加大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力度,尤其是涉及企业办事环节较多的国土、消防、卫生、公安等部门,推进他们的办事资料和办事程度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企业办事的难度。

致公党东莞市委会也建议,在大数据的前提下,政府相关部门间要对服务和管理进行共享,原来是群众上门来办事,以后变成走出去办事,实现政府的精准性服务,同时,通过社会治理网格化,来发现问题,主动服务,提高政府的效率,减少公共支出,减少市民办事的难度。

除了由市政府自己搭建的网上办事大厅平台外,市政府还应鼓励第三方平台来研发,通过民间力量,来提升和完善政务服务,利用腾讯和支付宝的“城市服务”或东莞报业传媒集团“i东莞”等平台,来提供城市政务服务。

此外,对于便民服务的推进,不仅要有年度计划和项目计划,还要建立一套评价和实施的指标体系,来规划和监督计划的实施。建议每年发布“互联网+政务”白皮书,对成功案例做好总结,从具体的行动决策和技术架构总结为有普遍规律性、理论性、操作性的实践参考。对没有达到年度任务或者市民需求比较多而得不到解决的部门,进行善意提醒。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致公党 东莞市 政府主动服务 互联网+政务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