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那些著名大学的校训​(一)

2016年03月31日 09:5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严修_副本

严修(左)和张伯苓(右)

南开大学校训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1934年,当张伯苓先生在南开学校创办30周年校庆纪念会上,宣布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作为南开校训的时候,心中一定有着无尽的感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完全靠自筹款项建立起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寄托着创办者多么炽热的济世情怀。

身高1.83米的张伯苓,外表更像一介武夫。事实上,他也确实是从北洋水师兵舰上走下来的伟大教育家。1889年,“以身许国”的张伯苓考入北洋水师学堂时,压根儿没想到一场甲午海战竟让声名赫赫的北洋海军损失殆尽。在其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张伯苓又目睹了威海卫“一日三易帜”的丧权辱国之场面,锥心于国之不昌,乃决意创办新教育。

南开初创,被张伯苓称作“校父”的严修即提出了“尚公”“尚能”的主张,并在办学过程中一直践行“公能”二义。后来张伯苓化《诗经·鲁颂》中“允文允武”为“允公允能”,自《礼记·大学》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提炼出“日新月异”,组合而成南开校训。

为士林景仰的张伯苓并非鸿学大儒,翻检《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会发现,所辑篇什多为不同场合的讲演词,而每次演讲都不脱“公能”二义。他大概不会想到,他操着一口纯正的天津话所阐述的办学理念,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南开大学近百年的发展路途,烛照着一代又一代南开人的成长。

“公能”校训作为一种办学理念,既是对于教育本质的探幽发微,也是对教育方法的领悟与把握。南开办新教育,学洋但不崇洋。1928年春,张伯苓主持制定的《南开大学发展方案》中明确提出以“知中国、服务中国”为目标的“土货化”办学方针。他说:“吾人所谓‘土货化’,即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回顾校史,可以说,正是“土货化”改革,才使南开大学初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成为与国立北大、清华并称的高等学府。

也正是“公能”校训赋予南开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才有了南开园被日军炮火夷为平地后,那句铿锵有力的名句:“敌人所能毁者,南开之物质;敌人所不能毁者,南开之精神!”才有了南开与北大、清华辗转南迁,共组“西南联大”,弦歌不辍、英才辈出,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赢得了“学府北辰”的无上荣光。经过岁月的浸润与磨砺,“公能”校训已成为南开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正如喻传鉴先生所言:“‘公能’二字为全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学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文/陈建强

(本版文章选自《大学之魂———中国大学校训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文章刊用时有删节。)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著名大学 校训 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 南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