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建议补齐安宁疗护工作的短板

2016年04月13日 09:17 | 作者:孙金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银发浪潮”迅猛来袭,一些社会问题随之突显,特别是越来越多的老人和疾病晚期的病人,临近生命末期,当如何落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过去,面对生命末期的患者,医生、家属往往为力不从心,深感内疚。现在,有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人在走向生命终点的进程中,被迟滞了临床意义上的死亡。但是,面对生命晚期没有任何生命质量可言的“活着”,人们不禁思考,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对一些人来说,在亲人将去世时,要求医生多次抢救,这其实是过度治疗,过度干预影响了生命的正常进程。”有着20多年从医经历的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泉州市委主委骆沙鸣近日对记者说,亲人的不理智,只能让病人承受更多的痛苦,“对现有医疗技术无法治愈的临终患者,放弃无谓的抢救,而给予安宁疗护,让患者安宁地走,是对生命最后的尊重。”

据了解,安宁疗护,又称临终关怀,由英国人桑德斯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创,目的是“尽一切努力,让患者安然逝去,也会尽一切努力,让患者好好活到最后一刻”。

“与传统治疗相比,安宁疗护可以使家庭和社会都获益,但在我国大陆起步较晚,还是新生事物。”骆沙鸣说,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十分关注安宁疗护,“在台湾,死亡教育是医学生的必修课,课程的目的是让这些未来的医生能够更从容面对生死,同时,要学会如何和病人沟通。但大陆在这方面的社会伦理探讨,道德层面研究和立法实践等方面都是短板,亟须补齐。”

“补齐安宁疗护工作的短板,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简单复制别人的一切,而是首先将安宁的理念植入自己的心中,然后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地去做。”骆沙鸣说,加快推进安宁疗护制度试点工作,首先是将安宁疗护的内涵、核心及其社会价值等作为科普知识,在社区社会上广而告之,让人们正确认识安宁疗护;其次是在各地开展疼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工作和安宁疗护及宁养关爱病区工作,为安宁疗护发展奠定基础,并要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不过,由于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和限制,加上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安宁疗护时存在风险,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持,还应加快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立法步伐。”骆沙鸣表示。(记者 孙金诚)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 安宁疗护工作 老龄化社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