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那些著名大学的校训(三)

2016年04月14日 09:1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大学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的重要结晶,大学校训故事则是对大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最生动形象的诠释。考察一所大学的历史,从凝练的校训文字和变迁的校园景观中,可以触摸到学校的性情;从大师的身影和过往故事里,可以感受到学校的品格。它经过一代代老师学生的选择、淘洗和再创造,成为一所大学重要的文化财产。

本期将关注中国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校训故事。

中山大学_副本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校训

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90多年前,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培养再造共和、振兴民族之人才,创办了国立广东大学,其后更名为中山大学。彼时,孙中山手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以为校训,这也成为他继承传统教育理念而赋予时代性、革命性内容的新教育方针。

写下十字训词后他旋即北上,五个月后病逝于北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成为孙中山的遗训,也成为中山大学在各个时期始终遵循的精神信条。

中山大学的十字校训,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就是要广博地学习,不但学商道,还要学文道,学科技之道,学管理之道等;“审问之”,就是要不懈地追问和探究知识的疑难、未知领域;“慎思之”,就是遇事要谨慎思考,权衡利弊,慎重抉择;“明辨之”,就是要清楚地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等;“笃行之”,则强调切实地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理论要与实际联系,不能只说不做。这十字箴言,涵盖了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不仅是一种治学修身的方法论,更是一种修己为人的世界观。它不仅强调修习学问要不断求索、循序渐进,更将治学的最终归宿放在笃行学问、传道济民的社会责任上。

中山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溯源到广州格致书院,这是19世纪著名的教会学校,由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哈巴安德医生于1887年创办。1907年,该学校改为岭南学堂,开设医科,最终成为岭南大学。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表示“中国必要几百个岭南大学,造成几十万或几百万好学生”,而且学生学成之后,要“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孙中山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其后,国立广东大学甫一创立,孙中山便寄予殷切希望,申言“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希望通过教育“为国家奠定基础”。同年11月11日,广东大学落成典礼时,孙中山手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校训,从此奠定了这座岭南学府的精神根基。

在这前后,因为时局的动荡,先是岭南大学校址几经变迁,从沙基金利埠到四牌楼福音堂,再到花地萃香园,1900年又迁往澳门,1904年将永久校址设在距广州城东南十里的康乐村。再是因战火频仍,岭南大学1937年南迁至香港,中山大学1938年迁至云南澄江,其后它们又次第迁往粤北山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得以重返广州。颠沛流离之中,诸多学人不忘初衷,矢志教育,以坚忍的意志书写着中山大学的每一次华丽绽放。文/叶婉怡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校训 著名大学 中山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浙江大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