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五所交大是一家”

2016年05月12日 09:38 | 作者:张克非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南洋公学、

南洋公学

交大沪校在唐文治、淩鸿勋、黎照寰等著名校长的主持下,在院系规模、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设备条件等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逐渐发展成为理工管兼备的多专业综合性大学。到1937年,已设置科学、管理、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5个学院,另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两系和研究所。聚集了一批影响很大、深受学生爱戴的名师,如被学生尊称为“五权宪法”(指英文唐庆诒、国文陈柱、数学胡敦复、物理裘维裕、化学徐名材)、“三民主义”(指徐名材、周铭、胡明复)的名师,都是全校师生敬仰的大教授。此外,还有指导研制出国内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电机系教授钟兆琳、著名的铁路专家淩鸿勋教授、机械及热能工程专业陈石英教授、机械工程专家程孝刚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等等。他们大多负笈海外,并获得名牌大学的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工作经验。

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人才培养成绩斐然。交大沪校本科毕业人数,1909-1926年近20年共计712人,1927-1937年10年间已达1462人,为前20年的一倍;其中不少人到欧美留学深造。交大学生普遍具有为社会服务和虚心求知的精神、从容镇静的修养、亲爱精诚的胸怀,在学校受到良好的训练,德智体同步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外文水平高。他们走向社会后,录用单位大都作出“努力求学,实心任事”“朴实谦恭,实事求是”“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务实业而不求名”“重建设而轻仕途”等赞誉,备受欢迎。

交大学生的贡献不仅仅在中国铁路交通事业,其中不少人经过努力,成为科教精英、爱国志士、学界名家、商界巨子。例如,“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水利专家张光斗、“中国航测之父”王之卓、“中国通信界元勋”张煦、中国造船工业奠基人辛一心、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原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致公党中央原名誉主席董寅初、语言学家许国璋、国际航运巨子沈家桢等。

抗战前交大唐校校长中的罗忠忱、茅以升、李垕身、郑华、李书田等,则都是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学成归国的著名学者。他们视野开阔、立意高远,始终以教育兴国为己任,传承“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使学校在上世纪30年代即有了“东方康奈尔”的美誉。按照交大分工,唐校专办土木科,分设铁道、桥梁、构造、市政、水利学门,后又增设采矿冶金系。形成以被学生尊称为“唐山五老”的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顾宜孙、黄寿恒教授为代表,由朱物华、刘仙洲、华凤翔、张正平、张伯声等众多著名教授组成的高水平教师群体。仅1933年毕业的土木系一个班,后来就出了林同骅、张维、严恺、刘恢先4位中外院士,分别在航空、壳体结构、水利和地震四个领域独领风骚,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堪称绝无仅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交大唐校毕业生在铁路、公路、市政、桥梁、建筑界都勇挑大梁,茅以升主持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杜镇远、侯家源主持修建杭江铁路、浙赣铁路、湘黔铁路、黔桂铁路、粤汉铁路等,都是中国近代交通史上标志性的重要工程。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5 6

关键词:交大 交通大学 历史渊源 建校 南洋公学 叶恭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