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国政协“推动双创”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推动双创”专题协商会

北京:全国科创中心正崛起

2016年05月31日 11:05 | 作者:李新实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长远发展强基固本

“支持北生所致力于基础研究,是北京市科委立足长远、为创新驱动发展强基固本的一个缩影。”闫傲霜说。

此言不虚。“十二五”以来,北京市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招揽英才,着力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深化全面对接和服务,全力承接国家重大创新任务。牵头“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专项”(02专项)取得重大突破,总规模12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落户北京。子午工程、凤凰工程等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京建设,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基地)开始运行;截至2015年底,北京地区累计承接10个民口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000余项。

深化全方位央地协同创新,为自主创新开源浚渠。与科技部共同推进中关村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等重点任务;与中科院共建北京综合研究中心、超级云计算中心,推动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落地北京;开展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应用试点,共建北京创新医疗产品临床评价应用基地、军民融合转化医学创新基地等;与央企共建未来科技城,30家央企研发总部落户,引进千人计划专家79人,催生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核电关键设计软件包(COSINE)等一批重大成果;推动首都高校组建了4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和首批13个高精尖创新中心,搭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探索形成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北京模式”。

持续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颁布实施《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通过地方立法保障基础研究发展;北京地区共有3万多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占全国立项总数的16%;主动布局,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北生所,快速实现了在该领域的颠覆性创新。十年来,北生所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仅在《自然》、《科学》和《细胞》等三大顶级杂志就发表文章共32篇,大大提升了北京乃至全国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着力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撑起“高精尖”新业态

在打基础、育源头的同时,北京市科委积极面向首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牵头制定实施《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推出多项技术创新工程,着力发挥技术创新对“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关键支撑作用。

实施“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及产品突破工程”。率先布局支持4G、5G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融合发展,形成“互联网+”等新经济形态;京东方8.5代线正式量产,打破液晶面板进口依赖;支持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和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使北京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创新基地。

实施高端数控装备产业跨越发展工程(精机工程)。重点支持3D打印和智能机器人发展,在大型金属复杂构件、医疗健康、创意设计等领域和特种机器人、医疗健康类和服务类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实施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5年内取得新药临床批件300余个,居全国首位;培育年销售额10亿元品种8个、5亿—10亿元品种17个;生物医药产业从2009年的不到4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近1300亿元,成为北京新的千亿元级产业。

实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建成新能源汽车“一园两基地”,制定实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行动计划,形成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完整政策体系;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3.59万辆,规模居全国第一。

实施纳米科技产业跃升工程。推动40余个项目入驻国家级怀柔纳米科技产业园,纳米绿色印刷技术成功走向产业化,超顺排碳纳米管制备已大规模产业化,石墨烯等新材料研究跨入全球先进行列。

此外,北京市科委还大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端现代农业,以科技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生重大需求,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巨大作用。

编辑:吴静怡

01 02 03

关键词:双创 北京 科技创新 结构升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