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全国政协“推动双创”专题协商会全国政协“推动双创”专题协商会

北京:全国科创中心正崛起

2016年05月31日 11:05 | 作者:李新实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着力建设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激发全民创新活力

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激发全民的创新活力,是北京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另一着力点。围绕建立健全“1+N”创新政策体系(“1”是《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N”是在高校院所、财税、金融、人才、国资国企改革等领域出台的配套政策)这个核心,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力促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协同推进——

发挥财政支持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建立全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资金统筹制度,累计安排统筹资金约55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近4000亿元;实施首都科技创新券制度,支持、引导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使用首都科技资源开展研发创新活动。

充分发挥中关村改革“试验田”作用。在科技部支持下,组建由19个中央部委和30余个市级相关部门参与的中关村创新平台;制定实施13项配套政策,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率先实施国务院“1+6”“新四条”等系列先行先试政策,10余项试点政策在全国推广;围绕商事制度、药品审评审批、人才管理、金融创新等重点改革领域,与中央单位共同推动开展70余项改革举措,先行先试改革取得新突破。

进一步优化服务创新的政策体系。制定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办法和政府采购工作意见,搭建新技术新产品(服务)首发平台,累计认定8000余个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制定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和“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规划”,成立我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和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构建“资本为智力打工”新格局,打造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支持“新三板”扩容发展,推动“四板”市场正式运营;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中关村支行,开展境外并购外汇管理、互联网金融等创新试点等,初步形成了涵盖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链条、多领域的科技金融格局。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双创业态的迭代演进,北京市众创空间历经了以物理空间为草根创业提供线下服务为主的1.0模式,线上与线下以及投资与孵化相结合的2.0模式,目前已经逐步发展到3.0模式,即骨干龙头企业、高校院所通过建设专业开放平台,提供细分领域的专业技术服务,使更多的双创成果能够进入实际生产,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各类服务机构发展,授予141家机构“北京市众创空间”称号,其中57家入选国家级众创空间;支持成立全国首个众创空间联盟,鼓励众创空间自主探索、自我管理、自律发展。

截至目前,北京共有众创空间近200家,各类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服务机构150余家,服务创业企业超过2万家;中关村创业大街作为首家“北京市众创空间集聚区”,成为青年创业的新摇篮;吸引了全国80%的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超过1000家。

创新无穷期,明天更辉煌。“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两轮驱动,先行先试、扎实前行,争取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早日把北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圆满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闫傲霜主任表示。

编辑:吴静怡

01 02 03

关键词:双创 北京 科技创新 结构升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