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合唱指挥人才培养”项目——

杨鸿年:84岁,为了合唱事业继续出发

2016年06月01日 10:45 | 作者:张悦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我84岁了,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但我经常在思考:我应该做什么?我还能做些什么?这个话题确实有点严肃,但我仍然要说从今天开始,还要继续出发! ”说这番话的是著名指挥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杨鸿年。他说话很慢,但思路清晰,谦和低调,目光坚定。由他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合唱指挥人才培养项目”日前启动,并正在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集中培训。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我国优秀青年合唱指挥人才的培训工程,该项目作为一项具有可持续性、战略性的举措,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

杨鸿年

杨鸿年

杨鸿年,享誉海内外的合唱指挥大师,国际童声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合唱协会及中国音协合唱联盟艺术顾问,被中国合唱协会授予“中国合唱终身成就奖” 。他的指挥风格热情、细腻,曲目范围广泛、极富表现力,以其独具一格的指挥艺术及合唱训练以及理论研究方面的造诣与修养,赢得国内外乐迷与专家的一致赞誉,更因其合唱指挥有着独特的魅力,而被国际上赞誉为“真正掌握合唱艺术奥秘的大师” 。他于上世纪80年代创建并担任艺术指导及常任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十大童声合唱团之一。

每当谈起少年及女子合唱团,杨鸿年就会像父亲提起自己的孩子一样显露出自豪的神情。1983年,北京官园艺术培训中心的领导想办一个中国水平最高的少儿合唱队,便找到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李德伦向他们推荐了杨鸿年,说他对乐队和合唱都很在行。杨鸿年爽快地答应下来,并承诺,“让合唱团一年之内变成北京最好的,两年成为全国最好的,三年跨入国际行列,四年达到真正的国际水平。 ”然而正当合唱团蒸蒸日上,并开始取得国际声誉的时候,却遭到了解散的厄运。时任中央乐团指挥的严良堃得知后,毅然支持杨鸿年在中央乐团名下将这个合唱团重新恢复起来,并建议在少年之后又加上女子二字,合唱团就此成为职业正规少年合唱团,而所有的活动经费都是杨鸿年和家人自己负担。30多年过去了,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专业合唱团,经常收获鲜花和掌声的杨鸿年经常强调说,“我创办合唱团的目的只有一个,给孩子们提供一片音乐的净土,让他们有一颗纯洁的心。 ”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合唱团的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业余合唱团的发展大有超过专业合唱团的趋势。合唱事业虽然发展势头迅猛,繁荣景象也令人鼓舞,中国已成为世界合唱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合唱强国,制约瓶颈在于高端合唱指挥人才的匮乏,导致社会对合唱艺术、合唱指挥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 ”杨鸿年谈到,“因此,系统化、专业化地培养我国优秀青年合唱指挥人才不仅关系到我国合唱艺术与国际接轨,更是促进我国合唱艺术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 ”杨鸿年介绍,这次项目共收到来自全国的388份报名材料,经过项目组专家严格审核后,确定了104位报名者进入复试阶段测试,再根据复试成绩,最终录取50位学员参加这个项目的集中培训,而所有学员都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中青年优秀骨干。这个“青年合唱指挥人才培养项目”依托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的学科优势,汇聚国内外资源,如杨鸿年所期望的“探索和推广一套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合唱指挥教学体系,培养既有精湛指挥实践能力又兼具较高学术研究水平的优秀青年合唱指挥人才,发掘并打造合唱指挥领域的青年领军人物” 。

杨鸿年在音乐教育和艺术实践中,创作、改编了大量的合唱作品,出版的10本合唱作品专集均多次再版。近几年,杨鸿年越来越觉得中国优秀的合唱新作品太少了,“我们合唱现在最缺什么?缺粮食,也就是作品。一到了比赛的时候,头疼啊,到处求作品。所以我们请了作曲家唐建平、刘晓耕专门给大家讲合唱创作技法以及民歌合唱改编与应用。要知道在国外, 80 %以上的合唱指挥都是有编创能力的,这次也在此下一番功夫,相信会有成效” 。此外,杨鸿年认为,“一定要掌握大量的世界音乐文献,有这个基础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对合唱指挥来说非常必要也非常

重要。现在大部分的合唱指挥都是‘照猫画虎’ ,比如听到好的作品然后改编,并没有从根本上触摸到歌曲的灵魂” 。前些日子,他曾去一所高校的音乐学院听演唱,“那些孩子们很努力地唱,但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劲,风格不对。 ”杨鸿年常对学生们说,“你们走进音乐学院的大门,都在从事着一样工作——塑造声音。这个声音不是物理的声音,而是心灵的声音。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只有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更需要它发自心灵。 ”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兼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还是中国指挥学会会长。对于杨鸿年主持的这次“青年合唱指挥人才培养项目” ,他认为意义非常,俞峰表示,“指挥对于一个音乐团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对于合唱团体的演唱水平可谓是教练的角色,所以对于合唱指挥的训练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我特别希望这个培训项目能够经常开展、持续性地推进,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到一些最前沿的合唱指挥的新成果。大部分现在在学校里任教的合唱指挥,都有比较好的音乐专业背景,但学习期间多为乐队指挥部分,在合唱指挥这一领域确实需要更多的积累和提高。由杨老师带头来做的这次培训,扎实、深入,相信会切实地提高我国合唱指挥的水平。 ”正如杨鸿年自比农民种地,“要深耕、细作、施肥、间苗、日晒,收获的时候便能粒粒饱满” 。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杨鸿年 合唱事业 指挥 培训 合唱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