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丛兆桓:汤显祖的“情论”与“戏教”

2016年08月08日 10:39 | 作者:丛兆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梅兰芳在昆曲《牡丹亭》“惊梦”一折中饰演杜丽娘

梅兰芳在昆曲《牡丹亭》“惊梦”一折中饰演杜丽娘

昆曲与《牡丹亭》

我们说的“昆曲”,往往指的是“昆剧”。昆剧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第二高峰代表,是三百多戏曲剧种中的一个古老而濒危的剧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5月18日公布的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中,是中国昆曲“Opera”不是昆曲“art”,也不能译为昆曲“歌剧”,准确的文字表述应是“昆剧”。

“昆曲”,原指480年前一位江西籍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创始的一种词曲清唱艺术形式。它兼收中国南曲和北曲的唱法,比南戏的四大声腔都好听,既优美细致又通俗大众化。魏良辅把它的来龙去脉、规矩要领,都明白表述在他写的《南词引正》或《曲律》十八条中,迅速传遍吴越地区及大江南北。当时叫“昆腔时曲水磨调”,后人简称“昆曲”,又由于它讲宫调,按曲牌,字音又以当时(宋、元、明三朝)的官话入韵。以元代周德清著《中原音韵》为标准,而不是像各种地方戏曲那样以某地的方言为唱念语音标准,所以能够较快普及到全国各地。

这之后不久,以昆山梁辰鱼、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家、戏剧家就用这种昆曲新唱法演出传奇和杂剧,如写西施、范蠡悲欢离合与吴越兴亡变换故事的《浣纱记》;写“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的杨继盛前仆后继与专权误国的阉党做殊死斗争的《鸣凤记》。一部历史剧、一部现实剧,都把昆曲新腔唱法作为古代戏剧的重要表现手段。再加上,中世纪的西方,旧宗教势力威胁、阻碍着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中国的戏剧艺术却有着长足的进步。到十七、十八世纪,昆剧兴盛发展达到顶峰时,剧本创作繁花似锦,传奇杂剧数以千计;其音乐创作突飞猛进,宫调律吕规范定谱;理论实践相得益彰,表演体系形成发展;教坊班社遍布城乡,戏剧艺术人才辈出,于是,就综合形成了中国戏剧千年历史的第二高峰期(第一高峰是800年前十三、十四世纪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为代表的元代北曲杂剧。)。

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和1851年太平天国战争开始中华民族社会大变迁,加上“四大徽班进京”之后的“花雅之争”,曾霸主艺坛200余年的昆剧(兼及弋腔蜕变的京高腔)雅部剧艺,衰落跌宕100余年,几经苦斗仍然趋于不绝如缕,甚或濒临灭绝。20世纪之后,当京剧取代了昆剧的艺坛霸主地位、逐渐进入戏剧史第三高峰期时,昆剧却历经风雨坎坷,终于在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语境下,列入“非遗”文化名录,使昆剧获得新的生机。

西方公认的“戏神”是莎士比亚,中国的“戏神”梨园行大多供奉的是1200年前的唐玄宗李隆基,“戏祖”应是800年前的元代词曲、杂剧作家关汉卿了,“曲圣”也非500年前的昆曲创始人魏良辅莫属。汤显祖和他的“临川四梦”,代表了中国千年戏剧发展的高峰,称之为“东方戏圣”。

我们现在所能听到看到的《牡丹亭》,是明末清初的音乐家纽格和叶堂的工尺记谱口传心授传下来的。纳书楹曲谱(1792叶堂)、吟香堂曲谱(1798冯启凤)就是300年前唱腔的科学记录,五代真传到俞栗庐,可以听到1902-1920年穆藕初为俞老父子在百代公司录制的唱片。但是身段呢,舞蹈化的昆剧表演呢?李笠翁《闲情偶寄》中有些理论的小结,《梨园原·明心鉴》中有些动作和舞台调度的记载。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舞台表演,除湖南郴州和浙江永嘉外,江南各院团大多是上世纪20年代苏州昆剧传习所培养的传字辈一代宗师的传承。北昆呢,包括河北、山西、天津、北京的昆弋班社,大部传自宫廷、王府,是明清宫廷艺术的遗响和北方民间表演的融汇。

昆曲最早进入北京玉熙宫是明朝的万历初年,鼎盛时期是康乾盛世,1840年后逐渐衰微,几经跌宕,至醇亲王府的小恩荣、小恩庆科班也没挽救昆曲濒临灭绝的厄运。但是,清朝变为民国的政局和社会大变化,使得一部分优秀的宫廷艺人,沦落到京东、京南、京西农村,与广大农民相结合,又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北方昆弋风格。比如我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刚学昆曲时,老师辈韩世昌、白云生已五六十岁,侯玉山、魏庆林等老师已六七十岁,而当时他们传授给我们的是他们小时候十来岁向邹老墨、郭蓬莱、徐廷壁、王益友等等“宫廷艺人”学的戏,如果我们还能一招一式、一字一腔的演示出来,应该说是接近一百二三十年前的模样和味道吧。有幸我参加了1950年元宵节前韩世昌、白云生、魏庆林老师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的《牡丹亭》、《游园惊梦》,我当时十八九岁,给昆曲大王跑龙套演花神给党和国家领导们看,感觉很光荣,很兴奋。所以66年了还能记得。

现在大家较多见到的有各种版本(约二十余种),当前最普及的是苏昆青春版,与60年前我学的路数有很大不同,那时杜丽娘的表演偏重于“因循腼腆”,梦中人柳梦梅则可热情潇洒。而在60多年前,南昆、北昆、京昆风格路数也不相同,比如我学过北昆韩白路数,后又学了沈盘生和俞振飞南昆路子:《惊梦》之柳梦梅都是由睡魔神引上,但一是由上场门出,亮“梦”像,“正台步”慢三步转停;二是后侧幕“云步”上,眯眼亮“睡”像,台步到位;三是由下场门走三个“梦步”上,直接到位。等睡神引丽娘到中台口撤下,生旦相见,从额头慢睁眼,目光由模糊到清晰,惊艳,打背供(把“钟情”告诉观众),道白节奏韵律,尖团上口,一般昆剧的唱念做舞的综合表演风格样式。柳之热情洋溢对比杜之因循腼腆,《山桃红》曲牌,“身段”强调小生手式是“观音指”,区别于旦角的“兰花指”,柔中有刚,动作节奏变化的确是一字一腔一式一做,规范严格,确实很难掌握,需要下苦功夫才能熟练掌握。

汤显祖,是一个说不尽道不完的人物。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教育理念、他的哲学思想、他的戏剧观念,以及他为昆曲的发展作出的贡献,都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我们纪念他,是为了从他深刻的精神世界获取力量,以此延续他的思想、传承他的智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为作者近日在国图公开课上的演讲文稿,有删节。)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丛兆桓 东方戏圣 汤显祖 牡丹亭 临川四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