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孙聿:唯精神不老

2016年09月20日 08:47 | 作者:王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为人民服务”背后的故事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今年5月,孙聿读小学六年级的外孙丁丁,告诉外公外婆,他要背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

“丁丁,你知道这篇文章背后的故事吗?”孙聿和吴源第一次跟外孙说起,关于张思德,关于吴烈,“为人民服务”背后的故事。

当时追悼会的主持人,张思德所在的中央警卫团团长兼政委,正是孙聿的公公吴烈。当时革命处于怎样的情势?中央警卫团为什么要去烧炭?张思德是个怎样的年轻人……孙聿老两口一点点向外孙讲述,“1944年张思德同志执行烧炭任务时不幸牺牲。你的太爷爷吴烈向毛主席报告了此事,毛主席要求,一定要安排好张思德同志的后事,追悼会他也要参加。追悼会是由你太爷爷主持的,毛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后来讲话稿经过整理,成为《为人民服务》这篇重要文章……”

听完这个故事,外孙深受感动,后来还专门写了一篇周记作文,表达对张思德、对太爷爷吴烈的崇敬,老师给了大大的“优”。“不过后来在周记讲评会上,外孙却不愿再开口发言讲这些事了,说是不想让同学们因为这个故事特别关注自己。”孙聿和吴源很欣慰,外孙能体会到故事里的力量,更能懂得“为前辈自豪,但不因家庭而感到优越”的道理。“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1962年2月7日的《北京晚报》,有一篇文章《学习前辈光荣传统——吴烈将军之子在部队艰苦锻炼成长快》,介绍吴烈让自己的儿子吴源参军的经历。“我公公和我父亲有一个共同点,都不会为自己、为子女谋任何私利,一心想的都是如何为了人民,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奋斗。甚至要求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去锻炼。孩子都不会因为家庭获得特殊照顾,也没有什么优越感。”

如今吴源提起这一段,仍会感谢父亲的严格要求,“父亲在反‘围剿’、长征、解放战争等过程中的英勇作为,一直鼓励着我。”而吴烈在革命路上出色的警卫工作,也是他和孙聿最为感佩的一段“家族历史”。

孙聿的公公吴烈原是安源一名煤矿工人,1930年10月参加红军,年底调到中国工农红军总前委特务队,从此开始了他的警卫生涯。

第一次反“围剿”时,有一次国民党张辉瓒的部队冲入了毛泽东、朱德所在的黄竹岭指挥部,吴烈率特务队拼死抵抗,几乎要肉搏。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握着吴烈的手说:“你们行动迅速,作战勇猛,打得好!过得硬!立了一大功!太感谢你们了!”这一仗,吴烈给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吴烈率特务大队随毛泽东、朱德行军,与敌人一支部队遭遇,吴烈指挥特务大队与敌血战,直到大部队迂回包抄将敌歼灭。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漫漫长征征途。长征途中,吴烈负责护卫中央纵队和中央的年老同志,历经艰险、尽职尽责,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任务。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又率部参加了直罗镇、甜水铺、山城堡等战役和战斗……

“公公前前后后一生有40多年都在从事警卫工作。这是一项需要紧绷神经、耐心细致又要有胆识的工作。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战功赫赫,但是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细心全心工作,使得在任何环境下,革命的火种都得以留

存和保护……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我是委员,也要服务委员”

孙聿是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九届、十届北京市政协常委。不同于一般的委员,曾是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的孙聿还肩负着一个特殊的使命———服务好委员。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从事的服务委员的工作与公公吴烈的工作定位有些类似。”孙聿觉得,自己的工作常不会被“重点关注”,但没有一刻可以掉以轻心,也最需要事无巨细的耐心,“都是细碎的工作,但想得不周到,就会出差错。一旦出了差错,又会有一系列重大连锁反应。”

孙聿对办公厅的工作要求是十分严格的,除了在组织大型会议上必须全力以赴,不出差错外,对待日常例会也要一丝不苟,她常常对同志们说:“咱们的每一次活动都要从零开始,认认真真办。”为保证常委会议的出席率,孙聿要求办公室在发出通知后,再给每一位常委打电话,询问他们是否收到通知,能否出席。组织统战系统联谊会时,孙聿一再提醒办公厅具体负责同志,事先要有计划,要确定参加范围,请不请都要有明确依据……孙聿觉得,表面上只是打电话一件小事,但小事却连着大局,要时时事事尊重委员,体现统战观念。

资料建设也是孙聿退休前后的一个工作重心。“我父亲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编写《陈毅传》等书籍资料,是对革命往事的梳理,也是一种历史资料的整理,对后来的工作有巨大的参考价值。我愿意静下心来做这项工作,也不能说没有父亲的影响。”

在孙聿的倡议和直接参与下,办公厅分别将政协的各种文件、简报、领导讲话等汇编成册、印合订本,为政协留下历史记载,从中可以清楚看到政协发展的轨迹。她陆续编辑的北京政协资料有近百万字,《委员名录》《常委会议材料汇编》《北京市政协全体会议会务工作手册》《北京市政协志》等更成为弥足珍贵的资料。

结合自己30年的政协生涯和工作实践,孙聿还撰写了《从北京市政协的实践看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等多篇理论研究文章,“作为一名政协工作者,我见证了北京市政协组织机构更加完善,工作职能不断拓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历程。也希望在自己的角色上,为协商民主的发展,为更好地搭建参政议政平台作出一点贡献。”

“作为一名在政协工作的中共党员,我是直接实践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做的是广交朋友、扩大共识、凝聚人心的工作;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更是结识了很多人生道路的良师益友……”孙聿觉得,在政协的经历,更让她觉得要有一颗热心。

说到热心,又会想到父亲。孙聿回忆,孙克骥最喜欢鲁迅先生“无情未必真豪杰”的诗句,热情待人,主动关心基层干部和士兵。去世前三年,病重住院,当他知道组织要发展身边的战士小洪入党时,特别要求做他的入党介绍人。那时的孙克骥身体已很虚弱,但执意要亲笔在入党介绍人意见一栏中写上自己的意见,拒绝了孙聿为他代写的要求,用他那爆满青筋的双手,颤抖地一笔一划填写了小洪的表现,并签上自己的名字……

对孙聿来说,政协委员、委员家属、机关老同志生了重病要忙着联系医院,住房、上学、工作,没有不管的,甚至丈夫吴源的部队里,从农村来的随军家属的工作,也都被她列入了关注清单。“有时候单纯就是看着他们不容易,能做点力所能及的,就做一点,也根本不会想着求任何回报。”

“有些影响虽然自己也不一定想得明白,但就是事实存在。我们身上每一点的积极向上、攻坚克难、乐观拼搏、热心助人的精神,似乎都能从父辈身上找到源头。当然,我们享受这种摸不到但感受得到的传承。”

如今,让孙聿感到骄傲和欣慰的是她的外孙,“他是个冬天会掀起厚重棉帘子,让同学先进屋的孩子……老师、同学也都觉得他有一身的正能量,实在让人高兴啊。”

想来,这也正是孙聿们期待的,精神不老,代代传承。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孙聿 孙克骥 吴烈 政协委员 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