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白烨:在执着坚守中奋力前行

——近年文学批评走向概观

2016年09月23日 10:33 | 作者:白烨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网络文学研讨渐趋深入

网络文学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不仅以类型化小说为龙头形成了产业化链条,而且还迭以新的文艺观念、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传播方式,对文学与文坛构成巨大的冲击,造成深刻的影响,使得人们对网络文学的现象与问题,不得不郑重对待,认真研探。一开始,关注、热议网络文学者主要来自传统文学领域。既有的文学观念使得他们的看法不免带有以传统的眼光打量网络文学的明显特点,而后,伴随研究的持续,这些专家学者逐渐在网络文学研究上取得一定成果,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

在网络文学研究中,一些研讨会起到了沟通信息、交流意见和推进研究的重要作用。如2014年6月,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与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举办的“网络文学再认识”的研讨会;2014年7月,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光明日报社文艺部共同举办的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都以扎实的研讨、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取得了丰富的收获。

2015年间,网络文学研究的话题又有新的拓展,如邵燕君的《媒介融合时代的“孵化器”——多重博弈下中国网络文学的新位置与新使命》,探讨网络文学在各种压力下保持“自主力量”的可能性;黄发有的《网络文学的本土文学传统》,探求网络文学与本土文化的建立内在关系的可能性;马季的《网络文学的三个变量》,从受众层面、审美层面和表现方式三个方面,观察了网络文学以特有的语言消解文学的倾向与问题。而千幻冰云的《IP对网络文学发展的影响》、夏烈的《从中国故事到中国IP——网络文学的新境界和新使命》,由知识产权的新角度探讨IP对网络文学的推进。较之过去,网络文学的研究与评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提升。

新刊创办与队伍建设见成效

文学批评既需要即时性的活跃,也需要持续性的发展。“活跃”与“发展”,就涉及批评刊物的建设与批评新人的培育。这些年,这两个重要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文学批评刊物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后创办的《文艺报》《文学评论》等,新时期之后诞生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小说评论》《当代文坛》《南方文坛》《上海文化》《名作欣赏》《扬子江评论》等,都在不同文学时期以坚定的持守、明亮的声音,为当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这些批评刊物均把当代文学现象观察、重要作家作品评论、新人新作推介作为主要任务,广泛联系文学批评的作者与读者,积极组织重要选题与文章,形成各自不同的批评特色,也造成各有侧重的影响,共同铸就当代文学批评多样的园地与坚强的阵地,给文学批评提供了表现的舞台与交流的平台。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15年间,《中国文学批评》与《中国文艺评论》相继创刊。前者由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主办,以理论探讨和文学批评两方面为主,对重要作家结合新的创作进行系统观照与深入解读;后者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领域涉及艺术的方方面面,从文艺领域的宏观角度提供了有益于文学批评的资讯与营养。在批评新刊的创办上,前些年还有山东的《百年》、今年湖北的《长江文艺评论》。文学批评的期刊建设一直在持续发展,稳步前行。

文学批评因为需要综合性造诣与实践性积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出新人也较难。但近几年因为重视批评队伍的建设和强化批评新人的培育,一批新人脱颖而出,加入了批评的合唱,使得文学批评这一显见的短板,较前有了一定的增强与明显的改善。在文学批评新人的培育上,重点大学的文学教育与研究生培养、中国作协与地方作协的青年批评家培训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促动作用,其中尤以中国作协现代文学馆的“客座研究员”计划、《南方文坛》的“今日批评家”专栏用心用力最多、起的作用最大。

不遗余力的扶持,加之批评新人自身的努力,批评新人在近年有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他们的批评,在着眼问题的前沿性、论述问题的淋漓性等方面,都表现出年轻一代所特有的锐气与生气。近年来,他们把批评的锋芒逐步向“80后”创作走向、网络文学现象等转移,以关注新的创作形态、新的文学代际、新的文坛话题,逐步与比他们年长的批评家们拉开距离,并显示出他们自己的优势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希望文艺批评能真正成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我们文艺批评正在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循着这一路向奋力前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白烨 文学批评 文学状况 创作发展 网络文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