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刘建军:社区有无温度,考验城市治理能力

2016年10月12日 10:58 | 作者:刘建军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现代化治理:重建交往渠道 提升关联意识

营造有温度的现代社区,关键是增强社区居民的交往和联结。这需要抓住社区治理和居民自治的三大基础,即人的社群性、社会资本和关联物权。

第一,激活人的社群性。

前段时间,我和一位社区长跑队队员聊天。他告诉我,长跑队要组织一次去青岛的旅游。自己去年刚刚去过,但还要去。我问:为什么还要去?她回答:跑友都去山东了,有五天时间,自己一个人留下来跑步很没意思,所以决定还是要去。长跑队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基于爱好跑步这一趣缘,把很多人丢失的社会关系重新恢复起来了。人的社群性在这一自组织中得到充分展现。

这就是社区的魅力所在。凡是把已经丢失的社会关系重新恢复起来,把日趋稀薄的社会关系重新使其厚重起来,这样的社区肯定能成为人生的圆满归宿。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就是要在遵循人的社会性原理前提下,通过恢复和重建人的社会关系,构建社会交往的渠道和空间。

第二,培育和开发社会资本。

人活在世上当然需要经济资本,但经济资本并不能保证幸福。真正的幸福,来自健全的社会资本和功能。社会资本,主要指一种在社会交往中不断累积的信任资源、关系资源和媒介资源。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往往会有一种无助感。因为,这是一个陌生的空间。

西方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天生使人自由。但也可以说,城市的空气天生使人孤独。如果社区交往密度降至最低,那么貌似繁华的城市其实已经陷入生命的悲哀状态。在社区建设中,应当恢复人们在社会系统中失去的社会关系,培育人们在社会系统中失去的信任,点燃人们在社会系统中丢失的关爱。要催生社会资本,进而让基层民主和居民自治运转起来。

第三,提升关联物权意识。

除了公共物权和私人物权外,社区还有一种极为重要的物权形态,即关联物权。例如,一个居民不仅是房产的主人,而且是社区一草一木的守护者。业主既包含权利,更包含义务与责任。社区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社区中的楼道空间与公用水管,都是与居民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关联物权。要通过提升居民的关联物权意识,来催生居民自治的生长和扩展。

从更广义的角度说,每个人与其生活的城市、社会和国家也是紧密关联的。与社区治理一样,社会治理应该强化这样一种关联化的思维方式。成功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就是要使居住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与城市治理、城市未来息息相关的关联者。

在此基础上,建议从三方面路径入手营造有温度的现代社区:

一是加强过程建设。社区治理过程不仅仅是取得共识的过程,也是培育自治资本的过程,更是提升居民社区认同的过程。在社区建设中,有了过程,其实也就有了结果,即居民自治拥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二是加强多元协同建设。在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正在经历一个逐步扩展的过程,即从“政府一元主导”到“政府与居民二元互动”,再到“多元协同”的发展阶段。多元协同的治理形态,要求党组织、基层政府、居民、商业精英和知识精英、社区精英、社会组织精英等多方参与、互动协调,实现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和市场资源有机整合。其中,基层政府和居委会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而要积极承担社区资源整合者、社区生态重塑者、多元协同主导者等多重角色。

三是加强参与治理建设。在社区参与式治理中,需要定期举行居民参与的听证会、评议会,需要许多条件和外在保障。例如,在召开社区居民会议时,圆形会场形式往往比以主席团为中心的等级性会场形式,更容易达成共识;站立主持往往比坐着主持,更容易达成共识;奉行一事一议、允许个人意见表达的会议机制比吵闹型、一言堂型的会议,更容易达成共识。同时,不能仅仅强调居民的权利,还必须明确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责任、义务和遵从参与治理规则的重要性。

社区公共事务如果由居委会或政府分支机构直接运作,或许效率很高,但不能在实施过程中建立居民之间的联结和信任。参与式治理不仅可以消解社区治理和基层治理可能产生的各种冲突,而且有助于培养公民意识、培育社会资本、增进治理的合法性,最终增进治理的有效性。

作者: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刘建军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刘建军 社区 城市治理能力 民心 民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