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合专题聚合

放歌老区

——记全国政协赴赣闽考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

2016年10月24日 09:56 | 作者:梁春武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82年前的10月,有这样一群人,从四面八方集结到江西于都,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经过两年多的艰苦行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这群人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工农红军,他们所进行的“无与伦比的史诗般远征”,史称万里长征。


送文化下基层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当年的苏区人民就是唱着这样的歌曲,捧着热茶,送别他们心爱的红军战士。

长征胜利80年后的今天,也有这样一群人,从首都北京来到赣南、闽西、闽北等原中央苏区,瞻仰革命旧址、纪念馆,表达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深入社区、农村,与老区人民座谈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尤其是文化生活状况,亲身感知他们的变化;在广场、在礼堂,声情并茂为老区人民奉献精彩的文化大餐,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这群人是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考察组,他们所开展的是考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暨送文化下基层活动。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当全国政协委员宋祖英《十送红军》的歌声响起,人们仿佛穿越历史,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80多年前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航道。

80年后的今天,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这正是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把考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的地点选在赣闽原中央苏区的初衷。

10月10日至16日,短短一周时间,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率领下,考察组马不停蹄,从赣州、于都、瑞金到长汀、上杭、龙岩,最终到达“闽北红色首府”所在地武夷山,追寻着先辈革命的足迹。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胡振民表示,本次行程一路走来既是考察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老区人民的过程,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向革命先烈、向老区人民学习的过程。

短短七天时间,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考察组一行先后举行两场座谈会,进行九场文艺演出,考察十五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感动与鼓舞中,参与活动的政协委员和艺术家们受到了教育和启发,而老区人民也在交流和欣赏中,收获了美的享受和党的温暖。

让老区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送文化下基层是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坚持多年的传统活动。十二届政协以来,按照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要求和俞正声主席关于做好专委会工作的指示精神,作为联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文化艺术界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发展,更加重视将“文化下基层”与文化建设方面的专题调研考察结合起来。“这是政协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有别于其他文化下乡的关键,政协特色体现的非常鲜明。”多次组织安排文艺工作者下基层演出同时也是这次活动文艺演出统筹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导演李刚感受深刻。

这次赴赣闽原中央苏区考察,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把主题确定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按照这一原则,考察组了解到,赣闽两省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上,做到了组织领导得力、投入保障充足、服务网络健全,基本上实现了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目的。有认识、有基础、有成效、有希望,这是考察组对两省成绩的肯定。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推进到哪里。”在江西,文化精准扶贫的突破让考察组印象深刻。据介绍,从2015年开始,江西省在寻乌、安远开展“文化+电商”试点,建设乡村“文化+电商”服务站,创造了“文化引领电商、电商传承文化”的模式,现已经在江西全省全面铺开。在瑞金沙洲坝镇洁源村公共文化点、叶坪乡黄沙村华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考察团亲眼见证了乡村“文化+电商”的真实场景:一块电子显示屏上,即时的物流配送、农副产品收购、快递收发、文化资源服务等信息一应俱全,管理人员点击键盘操作鼠标,老区人民与世界各地就连通起来,农副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各地的文化资讯迅速畅达老区,“互联网+”让老区人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开阔了眼界的老区人民也更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共享。

“基层文化站是开展基层公共文化的有力保障。”在福建,几位基层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夷山兴田镇文体工作站符仙玉希望增加些经费,有委员问道,从现在的每年2万元给你们增加到5万元够不够?她回答道,这太多了,朴实的话语让现场气氛热烈而温暖;武夷山星村镇文体服务中心的刘斌脱开稿子,向考察组侃侃而谈他对古民居保护的担忧和思考,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爱乡负责的形象在现场引起共鸣。在龙岩市新罗区西安社区,合唱团和舞蹈队在社区广场上载歌载舞,洋溢在老人们脸上满足的笑容,让考察团看到了基层文化活动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幸福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考察组也针对两省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上普遍存在的财政投入、统筹协调、保障机制、人才培养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建议。

关于投入问题,冯川建委员提出,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做什么,这样才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群众的真正文化需要上。张建国委员建议,钱不能白花,要花到刀刃上,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是什么值得研究。杨承志委员用“获得感”来表述她的观点,她认为,供需如何结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按需服务、精准服务是关键。陈晓光委员指出,硬件问题不大,投入的方向应该倾向于软件,比如人才培训、文化内容等等方面。

而对于文化内容,卢中南委员认为关键是让农民参与进来,于海委员建议要把地方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挖掘出来,张国立委员认为不能标准化要人性化,要把断裂的小曲种修复回来,刘兰芳委员建议“各村要有高招”,要把身边的事编成故事,用文艺形式体现出来,增强贴近性。

提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说到底最需要的还是人才。在现有机构和编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志愿者是不错的选择。李羚常委和孙丽英委员都建议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而且表示如果需要她们也可以参与进来。考察团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书法家叶培贵认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不缺概念、缺利器,他建议把乡村中小学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政协的力量在于委员意见。”边走边听,地方的同志们深感此言不虚。

有多少融入就有多少深情

赣南、闽西、闽北,光荣的土地,英雄的人民,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这里红色的热土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是共和国的脊梁。

党的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一走进原中央苏区的群众中间,这种联系就变得更加鲜明:当《十送红军》唱起的时候,当《长征组歌》奏响的时候,当全场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时候,台上台下,水乳交融,掌声与泪水相伴,激情与感动共生。

有多少融入就有多少深情,参与全国政协送文化下基层演出的政协委员和文艺工作者们一路感动一路歌,向老苏区精神致敬,向老苏区人民报恩,而他们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着精神的洗礼。

七天时间,五场演出,每次都将近两个小时,有时一天就要演两场,有时顶着烈日,有时冒着雨水,但是考察团的政协委员和文艺工作者没有丝毫疲倦,因为在他们心中,这是回报中央苏区人民的最好方式,容不得任何懈怠。

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广场、在瑞金叶坪乡黄沙村华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场、在长汀南寨社区广场、在上杭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广场、在武夷山大安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北分区政府礼堂,考察团的政协委员和文艺工作者用他们精彩的演出表达着对老区的深情:

72岁高龄的刘兰芳委员,为了这次活动,重新创作了评书《四渡赤水》,每次登台亮相都光彩照人,每次演出收获的都是满堂彩;

孙丽英委员每次演出都身着红军服装,一曲《映山红》迎来的是全场合唱,一曲《我的祖国》表达的是浓浓的赤子情怀;

宋祖英委员的每一次出场都会引起轰动。《十送红军》每次唱起,观众都会被感染,喝彩声欢呼声不断。在大安村的最后一场演出中,应老区群众的热情要求,一连唱了四首歌曲,把整个演出推向高潮;

陈思思委员带来的是自己的最新作品《不忘初心》,选择在革命老区,为老苏区人民首唱,就是为了分享长征精神,让大家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

张建国委员、董圆圆委员带来了国粹京剧《座宫》、《梨花颂》,台下叫好声不绝,主持人李羚说评价京剧要用“有味道”,全场观众齐呼“有味道”,老苏区人民的热情让演员激情澎湃;

张国立委员不仅是演出的主持人,而且还参与了朗诵,一首《老区的月亮》声情并茂,令听者动容。而这首诗的作者正是考察团成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陈晓光;

袁晨野委员是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教授,他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斗牛士之歌》功力深厚,感染力极佳,虽然《斗牛士之歌》用法语演唱,但是现场观众有节奏的拍手,让演员们感受到了老苏区人民极高的欣赏水平;

来自专业文艺团体的伊泓远、东方、于乃久、于爽四位艺术家演唱的《长征组歌》、歌剧《江姐》选段,契合活动主题,在老区现场也引起了热烈的共鸣。这四位演员每次演出都早早来到场地,精心进行准备,目的就是为了把最精彩的表现呈献给老苏区人民;

每场演出,都是在全场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结束,负责指挥的是于海委员。

久久不愿离去,每场演出结束后,现场的群众都会分列在通道两旁,用掌声和欢呼声表达他们对艺术家们的留恋;

久久不想离开,沉浸在演出氛围中的艺术家们也想再多感受一下老苏区人民的热情。

在华屋演出结束后,即将离开的考察组一行在上车之前,群众热情送来了煮熟的鸡蛋和花生,他们用当年对待红军的方式对考察组表达着老苏区人民的真诚与淳朴。

滚烫的鸡蛋捧在手里,暖流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蔓延。

“苏区人民真好,老区人民真亲!”

这句贴切的话语道出了每一位考察组成员的由衷心声!

让人民群众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

在服务群众中了解基层情况,在调研考察中服务基层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人民政协离自己很近。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坚持多年的“三下乡”活动做到了这一点,这次送文化到基层在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上更是可圈可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次考察团每到一个考察地点,都会开展赠送书籍活动,把最能满足基层群众需要的精神食粮送到他们的家门口,放到学校和农家书屋,随时阅读。看着基层群众接过书籍时幸福的笑脸,考察组知道了什么叫做送到了心坎上。

政协委员就在身边,因为他们本人就站在自己的书法作品后边。“证明这是真的”,每一次,赠送书法活动的主持人、全国政协常委李羚这样的一句话都会引起大家会意的笑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常委赠送书法作品的内容是毛主席诗词———《清平乐·会昌》和《卜算子·咏梅》;著名书法家卢中南委员手书了“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等两幅作品送给原中央苏区的公共文化机构;何水法委员赠送了自己手书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书法作品;曹育民委员手书的“赤帜飞扬”等多幅作品被公共文化机构收藏,书法家叶培贵这一次带来了自己多幅的精品力作,真心诚意奉献给老苏区的人民。

全国政协的“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直接落地到最基层,进乡村、进社区,不搞大制作、大场面,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正是这种不事铺张、因地制宜的工作作风,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人民政协的可亲可近。而考察过程中的即兴互动表演更是将这种亲近体现得淋漓尽致。

10月11日上午,考察组在于都进行了一场演出。下午的行程安排中本没有演出任务,但在考察完沙坪坝镇洁源村公共文化点后,群众的热情让考察组一行的艺术家们激动不已,在村口,一场即兴表演随即展开:著名词作家陈晓光委员和孙丽英委员、陈思思委员等著名歌唱家,来到群众中间,一起唱起由陈晓光作词的著名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引来群众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京剧《空城计》选段、《梨花颂》,男中音《多情的土地》,评书小段……没有舞台没关系,有地即为舞台;没有设备没关系,我们有真诚的心。当经常在电视露面,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著名艺术家如此放下身段,与百姓联欢合作,群众的掌声和呐喊声经久不息。

10月13日上午,考察组的行程安排是瞻仰古田会议会址、主席园并敬献花篮。但这些行程结束后,在古田会议会址前的荷塘边,群众发现了他们熟悉的张国立委员,欢呼合影,引起不小的轰动。看着周围群众的激动表现,考察组临时决定就在此地与群众联欢。在群众围起的不到3平方米的空地上,一场即兴互动开始了:一曲《红军不怕远征难》打响头炮,一曲《十送红军》迎来了现场一位群众的参与合唱,一段评书小段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和笑声,一曲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变成了全场大联欢。现场群众用掌声为考察组送行,相信这一次的“意外收获”会成为每一位在现场的人终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

七天的紧凑行程,七天的精神震撼,考察组一行奉献的是精品、是智慧,收获的是初心、是感动,而这份初心和感动将一直随行!

编辑:薛鑫

01 02 03

关键词:全国政协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送文化下基层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