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我国首次实施机器人认证制度

2016年11月09日 11:56
分享到: 

两因素促成标准落地

机器人检测认证的正式落地与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分不开的。

一方面,当前国内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以年均35.5%的速度增长,仅在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今年1月至9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产量达到5.09万台,同比增长30.8%。不仅如此,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开始快速普及。同比增长21.7%;今年1月至9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产量达到5.09万台,同比增长30.8%。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国内市场机器人企业就已达近千家。

另一方面,产业处于初步阶段,亟需检测认证体系护航。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引导手段,产业综合竞争力偏低,整体质量水平亟待提升。按照部署,国家发改委着力推进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会同有关各方共同推动建立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此前,已先后建立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和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而此次“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发布,正是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取得实质性进展。

强化研发能力成竞争关键

检测认证的正式落地,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不过就整体情况而言,当下国内机器人厂商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国内大多数企业是组装和代加工,产品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加之整体规模小以及70%的零部件来自进口,能够真正盈利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很少。另一方面,与世界工业机器人巨头门子、库卡、发那科、柯马等相比,本土机器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低端化、品牌认知度不高等弱点明显。因而,国产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厂商要自身需要努力之外,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

第一,厂商自身要不断提升专利研发能力,走出低端市场。因为机器人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技术驱动永远是在机器人这个行业里面的重要路径,而在不断研发的过程中,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将是一个契机,只有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才能带动整个机器人产业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第二,针对目前行业投资过热的局面,国家要加快制定发展规划改变产业“一哄而上”“盲目投资”的现状,让产业发展有规范可依。

此外,要带动机器人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国家以及产业都需要积极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机器人 产业 认证 检测 加码 创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