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首义枪声首义枪声

孙中山精神的由来与发展

2016年12月19日 18:57 | 作者:胡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孙中山常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此古今之革命维新、兴邦建国等事业是也。”

所谓“顺应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在孙中山看来,就是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成为时代风潮的引领者,社会进步的赶路人。在近四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先生一直不断地学习,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日日趋新。其一生最大的嗜好是“革命”与“读书”。他常说:“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他认为革命党就好比为一个国家的医生,医生没有知识,怎能为国家治病,多次告诫革命党人,读书贵在有恒,知识积累越多,就越能服务于革命和建设,有利于国家和社会。他说:“一般人读书,不认真不要紧,我们革命党人却千万不可不认真。因为一般人读书,或是为个人的前途,或是为一家人的生活,他读书不认真,成败得失,只他个人或其一家。革命党人则不然,一身负国家社会之重责,如果自己读书不认真,事情做错了一点,就不但害了我们的党,连整个国家社会也被害了。”

他一生从不停止探索的步伐,从不拒绝修正自己的思想主张,从不排斥外来的优秀文化和进步学说,总是审时度势,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努力赶上时代的潮流。

他回国以后,无论是在兵马倥偬之中,还是艰困危难之际,经常手不释卷。由于他好学深思,广泛地接触到世界的先进思想,所以在他的同代人中间,始终比别人更明了世界大势,见解更高更远。早期,他想借地方实力派和开明的官僚来改良乡政和建设国家,但在《上李鸿章书》得不到回应后,便很快转向进行反对清政府的民主革命。后来,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孙中山先生受西方近代民主思潮的影响和西方民主政治得失之启发,以“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作为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方针,创立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但是,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孙中山始终力主对西方文明采取开放的态度,借鉴“欧洲强国之本”和“治国之规”,学习西方“穷理日精,机器日巧”,“兴物利民”“地尽其利”以及“恤商”“保商”“兴农务”等方面的经验,在吸收西方文化、融合中西文化中,寻觅“上乘”的策略思想和革命道路,使古老而又停滞不前的中华文明重获新生,使落后挨打的中国“格外振兴”。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又积极筹划和参与民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到处演讲,宣传实业救国,主张修铁路、改善民生,构筑了《建国方略》,提出了《实业计划》,为中国的现代化描绘了宏伟蓝图。尤其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败后,孙中山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国共两党的合作,才能把中国民主革命推向新的高潮。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孙中山在谈到自己的革命活动经历时曾说:“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瘁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甚所不能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发动了十次大的武装起义,可谓屡败屡战、从不气馁;辛亥革命后,又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坚决捍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维护民主法制,确保民生幸福,敢于同中外反动势力作斗争,可谓愈挫愈奋,从不放弃。一生失败多于胜利,挫折多于成功,但他一直负重前行,乐观自信。他说:“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乐观自信的奋斗精神,也得到了国共两党人士的高度认同。共产党人陈独秀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十分沉痛地表示:“我们没有了为国家为民族刻苦奋斗四十年如一日的中山先生了!”这真是“我们极大的损失”。

为了创立独立自由的国家,保护国家及民众的利益,孙中山先生虽屡遭挫折,但从不退缩,从不放弃,始终坚信只要“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事实上,任何外来威胁、内部分裂和暂时失败,都未能动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意志。1925年12月孙中山到达天津时,段祺瑞政府派了叶恭绰、许世英二人为代表到天津迎接,孙中山在病榻上接见他们时,得知段祺瑞要“外崇国信”、召开“善后会议”后,极为愤慨,对着两个代表厉声斥责说:“我在外面要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你们在北京,偏偏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条约,这是什么道理呢?你们要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要尊重他们,为什么还来欢迎我呢?”并表示“假如不打倒帝国主义,我就革命了!”直到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

参加辛亥革命的吴玉章颇为感慨地说:“中山先生那种忍辱负重、坚持革命的精神,使他在屡次革命失败时不灰心、不气馁。相反地,常常引古话所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教训,不屈不挠,再接再厉。”

(本文作者为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教授,广东省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编辑:曾珂

1 2 3

关键词:孙中山 孙中山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