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一段东北老工人的故事:破解东北困境迷局的密码

2016年12月19日 20:30 | 作者:王晶 | 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艰难转型期 抓住国家重大战略机遇

采访当天上午,沈阳首场意义上的冬雪逐渐停息。苏永强望向窗外,当年震动全国的沈阳铁西下岗浪潮,如今已沦为旧事。

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数据显示,1998年至2000年,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共计达2137万人。而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基地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东北三省占25%。

1997年 11月,苏永强成为沈鼓1963年更名后的第四任厂长。现在看来,他也是沈鼓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掌舵人”。

那时有很多人疑惑,在沈阳乃至东北制造业凋零之际,为何沈鼓能够成为“一枝独秀”?苏永强说,这还得感谢周恩来总理去世前订下的百年大计—技术改造。

1975年的中国,种粮是第一要务,化肥紧接着成为紧缺物料。就在那年,国务院决定上马13套大型的化工设备,于是国家将研制大型石化设备离心机的重任交给了沈鼓。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沈鼓技术员马将发学成回国后,已是1978年的春天。他拿到了世界一流的大型离心压缩机技术,在不断吸收、消化、创新的基础上,研制出国产化第一台大型尿素装置的国产化离心压缩机......

就这样,对于先进制造与设备的不断创新、引进,使得沈鼓幸运地逃离那场东北工人下岗潮的“劫难”,然而沈鼓创新驱动发展的这一盘“棋局”才刚刚开始......

振兴老工业基地 见证装备制造业历史时刻

过去曾有东北某官员说,日本改造九洲地区用了20年,德国改造鲁尔工业区用了30年,而沈阳市委改造铁西,仅仅用了短短五年时间。

2003年,中央推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铁西按照“搬迁、并轨、改造、升级、就业”并举的方针,实施“东搬西建”计划,把企业大规模、整体性地由东边老区搬迁到西边新区。苏永强带着沈鼓,迁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沈鼓实现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异地搬迁改造和组建,

  图为厂区的前后变化,然而改变的不仅仅是沈

编辑:梁霄

关键词: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工业 投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