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一束光”如何点亮了“一座城”?——武汉中国光谷“发展基因”透视

2016年12月29日 18:01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光谷制度打造有什么特点:放权松绑+政策“板凳”

一个区域的经济活跃程度,所在地政务服务部门的“人气”,是个重要“参考指数”。

走进光谷政务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企业与个人川流不息。一楼面向个人,产权登记各个柜台人头攒动。二楼面向企业,各部门合署办公,井然有序。

个人和企业,在这儿都可以免费上网、停车,身份证明、办事资料复印也全部免费。在这里,不仅可以“一站”办结所有事项,其他地方附着在政务部门旁的“复印店”也不见踪迹。

“免费复印,目的不仅是帮企业减少那每份5角或1元的复印费。”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政务服务局局长李世涛说。复印不收费事儿是不大,但意味着原本由办事人承担的费用,变为部门办公运营成本。“这迫使职能部门努力实现无纸化办公,为下一步网上全程办理做好铺垫。”李世涛说。

在这里,专门设立了企业帮办服务区,为不太清楚具体程序的办事人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前台服务全部外包给专业公司,符合资质的中介机构,可以通过招标,按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名正言顺登堂入室。“当然,我这儿还公布黄牛‘黑名单’。” 李世涛说。在政务服务机构门前麇集,专门替人跑审批、拿跑腿费的“黄牛”没了市场,也就没了生存空间。

在这里,审批和服务窗口设立的依据不是职能部门的权力,而是企业和个人办理事项,每个窗口实现综合收件,一口受理。工作人员从“各管一摊”,变成“全科医生”,重点考核一次性通过办结率。由此工作人员数量减少30%,但服务效率提高3倍,一次通过率从原来的不到30%,改革后达到90%以上。企业与群众办事平均等待时间,普遍缩短一半以上。

政务服务机制完善,仅是光谷行政体制创新,释放活力中的缩影。有着光谷发展“见证者”之称的王健群说,光谷体制机制创新,既包括放权,也涵盖松绑。

高新区管委会定位为省政府派出机构,被赋予市一级管理审批权限;公务员实施全员聘用,组织部门备案即可引进任用,干部选拔不论身份看能力;继中关村之后,试点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的“新三板”。

去年初,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在管理体制、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开放合作等方面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规定,为光谷改革创新提供法律支撑。

“作为高新区,很多问题都是之前未曾遇到过的。在传统行政体系中,由于干部不会不懂,政策不清不楚,多数会先搁置。”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杨道虹说,光谷承担着先行先试的使命,就必须通过机制创新,形成与生产力相配套的生产关系。

现在,在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每周常务会上,“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作为固定议题,每周雷打不动,必须上会。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但长春说,企业反映的问题,就是机制创新、活力增强的突破口与落脚点。

周边高校的科技成果,是光谷产业发展与升级的宝藏。纵览光谷的“明星企业”,其起源大多可以追溯到高校老师或学生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然而,高校与科研院所实验室的职务发明成果转化,始终面临“肠梗阻”。

东湖高新区科创局局长李世庭说,过去职务发明开展技术转让时,报价太高,企业觉得不划算不愿要;报价太低,事后可能被认定为“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因此大量科研成果发完论文后,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只能“偷偷摸摸地转化”。

借鉴美国硅谷经验,光谷在2012年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黄金十条”: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携带在单位完成的科研成果创业,至少可获得八成股权,科研成果1年内未转化,完成人或团队可自主转化,至少可获转化收益70%。不少探索举措,开创全国之先河。

在国家整体政策出台前,“黄金十条”为众多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能转化成果的政策“板凳”。

“‘黄金十条’一下就打开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闸门’。”李世庭说,政策出台两年内,光谷就有600多项科研成果顺利完成转化。

2015年初,由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骆清铭团队经过8年攻关,研发的全脑“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在光谷成功投产。这项职务发明在成果转化时,以1000万元价格挂牌出让,收益70%归骆清铭团队。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对比4年前的“黄金十条”,不能不感叹武汉高新区决策人和实践者的勇气和远见。

光谷打造了怎样的文化和价值环境:宽容失败、关系简单

光谷,基础在光,发展在谷。“光”是支柱性产业,而“谷”则是与之契合的文化和价值观。

今年6月份一场国际展会上,天一宏业武汉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1000瓦分布式亮化照明系统”,现场获得一份由承建国际酒店亮化工程商提供的1.5亿元意向订单。

天一宏业公司负责人张进,文化程度为自修大专,此时在照明领域创业已有12年。从零开始的张进,花费六年研制的日光灯集中电源刚问世,就遇上LED取代日光灯的产品更换期。

各种打击接踵而来,张进创业资金花完了,婚姻也走到了尽头。是接受失败的结果,安心去找工作,还是从头再来,继续投身创业?

在高新区场地补贴、税收优惠、资本扶持等政策鼓励下,张进调研发现,此前的研发,虽然产品落后,但技术路线也适合LED行业。他选择咬牙继续,随后拿到300万元天使投资资金,并成功实现技术突破:有效延长LED灯的使用寿命两倍以上。

“在光谷,创业失败并不可耻,而是为下次成功铺路。一系列扶持、兜底政策,让我们能够轻装上阵,只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张进说。

对创业失败者,最长给予6个月的失业保险金,补贴已缴纳的社保费用50%;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贷款本金损失的30%给予风险补偿;一系列实打实的政策,支持创业者们渡过难关、东山再起。

“失败之后,再创新创业,成功率更高。”胡立山说,光谷倡导把创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创新作为一种人生追求,核心就是要营造出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宽容失败之外,关系简单则是光谷文化的另一内核表达。

“在光谷,不用刻意维护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斗鱼网络公司副总裁袁刚说,很多事找政府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就能办成,这种简单行事的氛围与环境,让企业能够节省各种协调关系的精力与时间。

创业者找政府办企业注册地变更,原本应找工商局的找到了发改局,接电话的没有一推了之,而是主动承担审批事项照办不误;有个企业员工清晨在光谷园区跑步健身,发现路边倒了棵树,拍个照传朋友圈,跑回来时倒树已被清理……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光谷上演。

追求简单,有其背后动因。光谷公务员队伍数量仅为相邻城区的五分之一;而高新企业数量占武汉市超过一半,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三分之二,新注册企业占全市的五分之一。

有限的管理人手与庞大的服务需求,让光谷日常运转保持扁平化、简单化管理方式。除基础建设与公共服务外,政府部门选择将其余领域全按市场化操作,尽可能减少行政干预。

“光谷真正做到将企业当成合作伙伴,而非管理对象。”现已是控股4家上市公司的当代集团董事长艾路明说,从成立至今,光谷伴随着各类大小企业,一起在创业。这种能够平等对视、共同成长的心态与做法传承下来,让政企之间都能简单相处。

宽容、简单的创新创业环境,让光谷一直处于高速发展快车道。过去五年来,企业总收入保持年均25%以上增幅的光谷,成为中部地区创新活力最强、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

承担着先行先试“试验田”使命的光谷,眼下已成为产业、政策、文化的“输出地”。总结光谷鼓励创业举措,武汉正在围绕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建设聚集优质创新创业要素的双创平台,计划三年内建设10个“创谷”。

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黄金十条”,在光谷成效初显后,被吸收扩展为湖北省鼓励创新的“科技十条”。湖北省内多个地市,已与光谷联手建起近30个“园外园”,借鉴与承接光谷的产业、技术、人才与制度。

“聚全球资源,做世界光谷。”武汉市市长万勇说,今日光谷,正厚植创新创业沃土,肩负“中国创造”战略使命,朝着“世界光谷”目标迈进。(执笔记者:钱彤、周甲禄、李劲峰,参与记者:陈俊、廖君)(完)

编辑:周佳佳

01 02

关键词:武汉中国光谷 发展基因 透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