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民间信仰有别于封建迷信活动

2017年01月04日 10:15 | 作者:张建瑞 |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分享到: 

民间社会对藏山神的信仰,一方面表现为是对赵武与程婴、公孙杵臼所具有的忠贞无私、勇于奉献、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品德和伟大人格的精神信仰;另一方面是出于百姓大众的实用需求,视藏山神为自己“福利”之神。“藏山大王,古晋国之圣卿也,功符天地,德会两仪,是以施风雨而管天下”。为感激大王润泽之功,也为日后祈雨方便,便在村中兴建大王庙一所。从碑文中,我们看到了藏山神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他们虔诚地把藏山神作为“御灾捍患”的保护神来敬仰崇拜。

龙神信仰。遍及于整个乌河地区,是当地民间社会一种特有的群众性文化现象。在留存的乌河石碑中,有重修各种龙神庙宇的碑27通,包括黄龙庙、白龙庙、青龙庙、五龙庙等多种类型,还有同属龙神范畴的玉皇庙、圣母庙、风神庙等。

龙神信仰与乌河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密切相关。那里单纯的农业经济,使得人们不能主宰自己的生产生活。所以,他们视龙神“即郡民之主也”,认为龙神“主风主雨主雷主稼,岁有大旱,祷则甘霖丕应而穿,则大熟乃亦有秋”;“众龙王发之为风云,蒸之为雨露,利泽之及于农民,亦甚巨矣!”龙神成为了兴风布雨,职一方水旱丰歉,可以消灾灭炎的神灵,人们把“时和年丰,人物安阜,享乐土而快生”的幸福期望寄托于龙神的信仰上。

祖先信仰。崇天敬祖是一种源远流长、带有宗教式的民间社会信仰。从《乌河石刻》的有关碑文中也充分反映出了这种传统观念。如西潘进圭村《张弘信墓志铭》中,赞其“家业之兴创于勤俭,家声之大振于读书”,他“忠厚居心,任恤好事,知亲内外”,这种高尚品行与治家能力“足以万庆无穷者也”。这种对祖先懿德的美化,具有崇德及亡灵神格化的本质,表达的正是对祖先的无比追崇与信仰。传承祖先功德是为了“光前基而振后绪者”,使逝去的祖先会庇佑赐福自己的家族后代,“子孙蕃衍,其后福昌”。

民间社会对祖先的崇拜,更多表现在千家万户对祖宗牌位的供奉。他们有的深受儒教传统的影响,对祖先“事死如生,视之如事存”。通过供奉祭祀,把崇敬祖先当作一种慎终追远、表达亲情的孝道延长,从而赋予了一种伦理义务。还有的深受道教灵魂不灭、神鬼永存观念的影响,把对祖先的供奉当作对死者灵魂的尊崇行为,认为可以安慰亡灵、求得保佑,达到避祸消灾、祈福求吉的目的。

乌河地区民间信仰的特点

从乌河地区民间信仰的种种表现中,可以看出其明显的几个特点。

不同于制度化的宗教。民间信仰在组织制度上的松懈性和崇拜对象的随意性,不同于制度化的宗教。它没有系统存在的仪式、庆典与严格的教规,没有宗教团体组织,是民间自发的,由区域性社会自然人共同信任的年长者个人威望与热心来维系。信众是否参与,以何种形式、何时参与活动,完全取决于信众自我感知到的需要和传统习惯,而非制度性组织层面的安排。所信仰的对象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可根据各自的需求找到相应的神明。祭祀、朝拜的范围多限于村落内部的村庙,神灵崇拜及群众性活动的开展呈现出随意性状态。信众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发挥各自特长,热情投入。这些神明尽管不能满足世俗愿望,但也能给人们带来精神的安慰和幻想的幸福。

民间信仰既有别于制度化的宗教行为,也有别于封建迷信活动。封建迷信是旧社会一种固有的陋俗,一般由神汉、巫婆等迷信职业者主持的算命、看相、求签问卜等活动组成,以装神弄鬼、妖言惑众进行诈骗钱财,危害社会秩序和群众的身心健康。而民间信仰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根植于乡土社会中的民俗文化,它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维护世道人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韩静

01 02 03

关键词:信仰 民间 乌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