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长春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委员论坛侧记

为振兴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7年01月10日 15:21 | 作者:刘廷艳 | 来源:协商新报
分享到: 

挖掘文化新潜力

“历史文化也是发展新动能。”论坛上,关众委员围绕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亮出自己的观点。“目前,市场上大米销售往往打着‘皇粮贡米’招牌。而九台区出土了镌刻着“皇粮”字样的石碑,此石碑现存于关云德满族民俗博物馆。”关众委员建议,推动经济发展要打好“历史文化招牌”,长春要创立自己的大米品牌,需要不断挖掘产品背后的文化元素。政府可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适当给予政策性补贴,助推非物质文化发展,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长春是一座科教文化城。要发挥创新发展新动能,建立新平台,就要充分利用在长高校、在长科研院所的作用,支撑起长春的经济发展,不能‘守着金饭碗,到处找饭吃’。”李占海委员建议政府充分发挥科技大市场作用,让企业工作人员有更多机会接触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畅通校企沟通、交流的渠道,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新动能需要创新理念。”李娜委员认为,随着长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精神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旅游已从简单游览升华到深度体验。“在长春冰雪旅游中融入文化元素,有利于拓展旅游项目,满足不同的旅游新需求。”建议长春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冰”上资源,将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体育项目作为体育课程引入到义务教育中,因地制宜的结合体育、影视、社会文化活动等进行旅游文化产品创新,提升长春冰雪旅游文化产品的品位和价值。

引进人才新平台

“长春亟需改变东北人才外流的现实,变‘孔雀东南飞’为‘孔雀东北飞’,建好平台、对接政策,发出真诚的召唤,把在外的吉林籍、长春籍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请回来。”李波委员建议,长春要打造人才北归的“康庄大道”,就要打好乡情牌,建立人才跟踪联系制度,由属地人才部门与在外的家乡人才建立起长线联系,随时通报家乡的发展新成就、人才的新政策,召唤人才回归。同时,建议成立人才专家项目组,对已毕业的、有意愿回家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像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一样引进人才,成立领导包保机制,为人才回归铺路架桥。同时打造人才兴业的宽广平台,对接在东北落地的“一带一路”、长吉图、哈长城市群、长春新区等国家战略,打造覆盖东北的大平台,建大数据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双创基地等。

李波委员还建议长春构建与人才标配的政策体系,一方面要“取经”北上广、特别是对接对口合作城市天津市,制定出更具人情味、吸引力和含金量的人才政策。还需要因才施策,给用人单位更大的施行新政策的弹性和空间,让人才感受到长春的发展机遇和后发优势,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回归。

“打造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首先要了解周边城市的情况,明确长春独特的发展优势。”金海峰委员说,长春是文化城,长春是教育城,应把长春打造成全国人才培养基地,让长春高校和长春发展有一个通道,让高层次人才看到未来的发展空间,愿意留在长春发展,通过高校助力长春振兴发展。同时,基于长春高校的优势,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文化和教育的互联网数据中心。

一句句闪耀着创新光芒的话语,一条条思虑周详的中肯建议,是委员们把握新常态、树立新理念、投身新实践的责任与担当,是委员们助推长春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的信心和勇气,这些都将汇聚成推动长春振兴发展的力量,让长春拥有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编辑:薛鑫

01 02

关键词:政协 长春市政协 委员论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