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我们的下一代科学家在哪儿?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陈凯先回应《陈凯先之问》

2017年03月15日 08:50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院士张杰遭遇明星张杰

一向谨言慎行的陈凯先打开了话匣子。他没有直奔主题,先讲了一个关于张杰院士的故事。

张杰何许人也?从事强场物理、X射线激光和“快点火”激光核聚变等方面研究的大牛,中科院副院长,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同时还是美国、德国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人称“多国院士”。

就是这个大牛张杰几年前遭遇了一次“尴尬”。

张杰院士一次下飞机出航站楼,见到很多人举着“张杰”的大牌子“夹道欢迎”他,还高喊着“张杰!张杰!”

这种场景令张杰院士惊诧莫名,一打听才明了,原来粉丝们是在迎接歌手张杰。当时的同行者觉得巧合有趣,以“欢迎张杰”的牌子为背景,为张杰院士拍了一张照片,也算是科学家幽默一记。

“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了,要尊重个体的意愿。但是我们要清楚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我们该倡导什么?”陈凯先的声音有些低沉。

这让他想到了前两天文艺组的讨论会上,宋丹丹委员发出的感慨:“那么多年轻人都想做网红,可谁来真正引领我们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这是我的担忧。”

“这应该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该对年轻一代传达些什么?如果不引导年轻人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来怎么对国家、对社会作贡献?……”陈凯先一连串地反问。

去年中国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引领世界。主导该研究的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被称为“量子通讯之父”、国家英雄。

事实上,在多个科技领域,我国已经接近、达到甚至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涌现了一批像潘建伟一样的杰出科学家。

陈凯先认为,人们可以不用追星那样的方式去追捧潘建伟等科学家,但科学家应该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特别是年轻人,应该向这些人学习,唤起对科学的好奇心。

“潘建伟他们现在是中流砥柱,20年之后呢?下一代科学家在哪儿?”温和儒雅的陈凯先语气变得有些激动。

科学的种子要发芽、茁壮成长,必须要有适宜的土壤。社会风气和氛围就是孕育科学和科学人才成长的“土壤”。在陈凯先看来,现在这个土壤出了点儿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战略决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创新确定为国家战略。为了引导科技创新,2000年国务院设立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因此而记住站在最高国家领导人身旁的获奖者。

比如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的赵忠贤院士,直到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有不少媒体记者甚至没听说过他的名字,更不用说普通百姓。

“问题主要是社会大环境变了,各种思潮激烈碰撞,主流价值观被模糊,而舆论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陈凯先回想起他那个年代,虽然经济落后、条件艰苦,但是社会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是浓厚的。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5

关键词:陈凯先 科学家 陈凯先之问 全国政协委员 中科院院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