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我们的下一代科学家在哪儿?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陈凯先回应《陈凯先之问》

2017年03月15日 08:50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现在对科研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营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

陈凯先用笔记下了习总书记的这句话。“当时除了备受鼓舞,我也更加坚信你们做这个报道是对的。”陈凯先表示,历史的经验表明,对科学、对科学家的态度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高度。

陈凯先谈到了德国。

德国从近代一直到二战之前为什么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因为他们有莱布尼茨、高斯、弗里茨·哈伯、伦琴、马克思·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众多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而希特勒上台后,尊重科学的传统被狂热的种族主义取代,大量科学家出走。

而美国对于延揽世界各国科学家十分重视。诺曼底登陆后,美军以一个伞兵师、两个装甲师加上整个第6集团军的兵力,组成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作战部队。任务只有一个———掩护一支被称为“阿尔索斯”的谍报队,去抢夺德国和意大利的大批科学家。

有专家甚至直言,是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帮美国引领了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并赢得了冷战。

一些发达国家深知科技重要,形成了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氛围,这是他们走在国际科技创新前列的重要因素。

“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教训。”出生于1945年的陈凯先用自己的见闻反思了对待科学家的态度转变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以钱学森、华罗庚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一代科学家相继回国,为打造我国的工业基础、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时,无论是党和政府,还是整个社会,都对科学充满了渴求,对科学家充满了尊重。人们不太了解,顶级科学家的月工资甚至比国家主席、总理还要高。

记者从萨苏写的《高墙深院里的科学大腕》一书中发现——

上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企孙的月工资加补贴是460元。当时毛泽东主席的月收入是多少?404.8元!

随着“文革”的爆发,整个社会秩序乱了,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像叶企孙、熊庆来、华罗庚等一大批科学家被打倒,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降到冰点。除了国家重点支持的国防领域,民用科技发展几乎陷入停滞。

直到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久被压抑的崇尚科学的热情像地层深处的石油一样喷发出来。

“我是1978年‘文革’之后的第一届研究生。当时感觉科学的春天真的来了。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科研人员都在摩拳擦掌,准备投身到国家建设的洪流中去。”陈凯先说。

马克思在150多年前就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也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准确判断。

从那时起,银河巨型计算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探测器的研制、嫦娥探月工程的实施等等,不止一次地印证了这一判断。

“在拥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中国,一旦束缚被解除,科技必将张开腾飞的翅膀。”陈凯先言语中充满了坚定。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节点。“可以说现在对科研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陈凯先呼吁,社会各界为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家的氛围贡献力量,尤其是要让孩子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这样将来才会有更多的人投身科学事业——

等一粒粒种子发芽了,中国科学的又一个春天还会远吗?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5

关键词:陈凯先 科学家 陈凯先之问 全国政协委员 中科院院士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