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一流大学建设应善用社会捐赠 让校友反哺母校成文化

2017年05月18日 17:23 | 作者:赵婀娜 赵 丹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当前我国高校基金会捐赠在渠道拓展、资金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和公共关系维护等环节都主要依托高校来进行,资源的依赖性偏重,资金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教育部财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高校基金会地区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明显,马太效应凸显。据2016年数据显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净资产是同为985高校的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基金会的258倍。此外,多数教育基金会受承建基金少,对外风险难以掌控,投资专业缺乏等因素影响,在投资增值等方面存在较为单一化、保守化的倾向,缺乏有效的资金保值增值的方式,资金收益较低。”

另外,“高校基金会的支出主要用于基础建设,超过50%,而在其他公益支出,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资助、奖励教师等方面则较为分散。同时,一些学校过于强调低管理成本,使得一些基金会处于低成本运营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基金会公益活动的开展和推广。”有学者分析指出。

让校友反哺母校成为一种机制,更成为一种文化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打量社会捐赠,我们会更加清楚其重要意义。

今年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中指出,“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大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力度。建设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这就意味着,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在高校基金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多种问题的情况下,高校教育基金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善用社会捐赠,尤其是校友捐款,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已经成为摆在我国高校面前的新课题。

那么,究竟该如何让校友反哺母校成为一种机制,成为一种文化?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的话引人思考,“要持续创新校友反哺母校机制,推进‘共建共享共生’的发展共同体建设。”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校友基金的平台与机制。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洪成文教授分析,“在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要有国际视野。我们需要看到,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300多亿的教育基金以及保持在15%左右的投资收益,如果这样的基金能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远不是政府补贴能够跟得上的。而这对于一流人才、师资,对于学校发展、实验室和大项目的建设都是极其重要的。”“固然,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有自身的特色与属性,与国外的高校不能简单类比,但是,以国际一流的目标来打量,国外高水平大学捐款、基金以及相关收益的规模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有专家分析。

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与内涵。“当前,社会捐赠的潜力在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慈善事业的支持等政策环境的激励也在不断增强,这都为慈善捐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但是,真正激发校友反哺母校,还需要高校在自身发展上下大力气,要让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长和收获,并且能够用学校的精神气象与大学文化,增强学生和校友的凝聚力,让学生与校友以爱学校、反哺母校为荣。”有学者指出。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一流大学 社会 捐赠 校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