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黄大年:用生命铸就探地利器

2017年07月13日 15:35 | 作者:操秀英 高博 |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原则:只看谁能干 不搞你好我好

这样的人,将科学放在第一位。

一回国,黄大年就搅动了国内学界。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说:“大年不讲‘关系’,不搞‘你好我好大家好’。他是学界的一股清流。”

黄大年担任首席专家的项目经费4亿多元人民币;如何分配调度这一大笔钱,他的发言权最大。

项目启动前写规划,有大专家挂名,却没来。黄大年说:“想挂名点卯,就不用来了。”开论证会,他发言不从客套开始,第一句话就讲问题。

有机构和单位想参加的。黄大年不提前通知,直接去人家实验室和车间看,有没有资质。

于平说:“我们给一个科研单位打电话,说有个项目要给他们干。对方第一反应:骗子吧。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根本不认识,就要给他们送钱?”

有亲近专家来找他拉经费。黄大年说:“在科学上,我没有对手,也没有朋友。”

吉林大学也没因为黄大年而多得好处。承担着年底科研经费考核任务的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黄忠民不理解:“我找他来。说大年啊,你光给国家办事,也得想想多给院里争取点什么。”

但他说:“有些事吉林大学做不了,就要分给有本事的单位去做。”

“国内的科研项目基本都能通过验收,但黄老师从来不糊弄。他一定要做出实在的成果来。” 于平说,“黄老师常跟我们说,国家给了这么大一笔钱,这么信任我们,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黄大年要求,设备采购货比三家,要提交调研报告;他说“技术指标不能模棱两可”,说不清楚他就不签字。

黄大年的一个决定引起了许多人的不安——项目管理要“公司化”“绩效化”。

黄大年提出:“借鉴欧洲大公司的相关管理经验,在总目标下,赋予相关负责人具体任务,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他从国外引入一套在线管理系统,把技术任务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每晚11点,他在电脑上检查,看谁落后。

不少人埋怨:“我们是科学家,不是机器人!”但黄大年坚持这套办法。后来,某科研管理部门甚至联系吉林大学,想要这套软件,学习黄大年办法。

他不在意名利。回国之初,为了尽快推进项目进展,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曾陪同黄大年拜访财政部。“两个小时,他都在说他在国外做的事儿,怎么把这些技术更快带到中国,没提一个‘钱’字”。刘财说,这让接待他们的一位司长感慨良久。

但他在意自己的成果。由于是第九专项,所以每次汇报时他都是最后一个,通常有部分专家有事离开现场了,“他就很不高兴,觉得自己的成果没有得到重视,后来项目负责人就调整了汇报顺序。”王小烈说。

编辑:位林惠

1 2 3 4

关键词:黄大年 科研 勘探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