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吴山明青瓷绘画:流光溢彩与吾道至简

2017年07月17日 16:15 | 作者:蒋 频 |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二)

我在展览会开幕的第二天,应山明先生夫人高晔老师的邀请,专程赴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民艺馆零距离欣赏了这些展品。说实话,一进入大厅就被展标上那件放大了的“红衣少女”所感动,我在展标面前怔怔地站了好久,透过画面,似乎感受到山明先生在创作这件作品时那凝神专注的神态……

吴山明 春池 31.5×25×13.5cm 2014年

吴山明 春池 31.5×25×13.5cm 2014年

吴山明 觅 28×21cm 2014年

吴山明 觅 28×21cm 2014年

待进入展区,面对这些似新鲜出窑的神奇作品,一种莫名的冲动开始涌上心头。你看,瓷园盘《传道》,画面上一高僧一沙弥神情庄重,一片真挚,山明先生在创作这件作品时,线条非常肯定,用色灵动而韵味丰富,简单几笔,演绎出大化度人、佛法无边的境界。又如青花瓷板《和鸣图》,淡青色的两只小鸟,在林间对视鸣叫,造型简洁生动有趣,整个画面朦胧静美,充满着山野之趣;《红了樱桃》瓷板则是描写山林中几只小鸟在觅食栖息的瞬间,其中一只昂头衔着樱桃,幽默自在,可爱之极。人物画是吴山明先生的长处所在,几十年的笔墨锤炼,使他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上具备了超常的驾驭能力。展出的那件《红衣少女》纯情朴实又含情脉脉,似有万千语言要向你倾诉,透过她的眼神你能看到人性的真诚、善良和美好!我从几个角度欣赏着这件作品,深为山明先生的精湛功力所折服。还有刚从窑口出来的《初春的草原》、《徐志摩》等青花瓷板,吴山明先生以线性理论恰到好处地演绎所画人物内心的情感,“一种青花色,满腔真感情”。通过对人物眼神的细腻刻画和背景的淡淡渲染,使得一件方寸之间作品,具有了强大的气场,让人心灵为之震撼!

《阳光草原》表现的则是一位西域少女的风姿,载体应该称作钵,在视点所在的正面,吴山明用满构图法勾画了一位充满青春气息的女子。她那柳叶般的细眉,幽深漆黑的双眸,鼻梁挺拔,唇线丰满,一条赭色的围巾占据了画面的很大空间。她的头发随风飘扬。她的左手微微抬起,似要整理发丝,又似乎在和写生的吴山明老师打招呼……神态之美,画意之美与器物之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又如《太行齐王寨》,作品的载体应该称作樽。吴山明在视点所在的正面满构图画了一幅山水。从其用书法挥写法勾勒的层峦叠嶂看,这未必是现实中的齐王寨,这是吴山明先生胸臆中的山水。卵青色加青花钴料的组合,虽然属于同一色系,但经烧制后所呈现的则是一派苍茫。其他如绘制在水盂上的《荷塘深处》、《西溪野韵》,绘制在胆瓶上的《谐趣》,绘制在灯笼瓶上的《仙草》,绘制在梅瓶上的《秋水石染尘》等,无一不是精心佳构。

无怪乎龙泉青瓷博物馆的馆长周晓峰先生评曰:吴山明先生具有超凡的勇气和底气,更有异乎常人的感悟力。经过无数次实践,他在年届七旬之后熟练地驾驭了青瓷绘画这一样式,并利用这一全新的媒介,把自己鲜明的绘画风格和青瓷工艺作无障碍的完美对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三)

众所周知,每一艺术品种对应着一款最佳的表现样式。于吴山明先生而言,运用宿墨、浅绛水彩乃至于洗笔的残墨杂色,挥洒一枝秃笔,在宣纸上一抒胸臆,已达心手相应之境。将这些技法移植到青瓷上,虽然经历了几许波折,几回寻觅,但也不算太大的障碍。在青瓷素胚上挥书作画,因其表面细腻,倒无滞笔之感。凭其扎实的功底,掂一枝或大或小的笔,醮适当的黑釉与彩釉,将胸中之形抒写于瓷胚,无论远看近观,仍如一幅水墨作品。神奇发生于入窑以后。经高温的焠炼,且朝着符合人们时代审美的宿墨方向蜕变,在出窑的瞬间幻化为独特的吴风样式的艺术品。

展览中,《水秀篇》内较有代表性的有《祝福》、《卓玛》、《初春》和《雪域丫头》等。这些作品的样式在青瓷中属于瓷盘或圆形瓷板,在传统绘画中称为纨扇或圆光。这些作品的题材源于吴山明先生的写生稿,或许出于偏爱,这些写生稿早已成为他的腹稿。取一青瓷端详,掂量尺寸造型更适合表现哪类题材,作出了选择,山明先生便在他脑海的图片库提取相应的物像,然后不徐不疾地写到青瓷器上。从孩童可爱呆萌的表情与少女俊俏的外貌判断,吴山明先生在创作时无疑注入了太多的情愫,这在文艺理论上可以称作创作的移情。

同理,《水秀篇》中的《祖孙》、《母子情》、《草原能人》和《祖师达摩》等,画家的重点更多在于表现同框中的不同肌理。祖父或奶奶的饱经风霜的脸庞,那皮肤的褶绉中蕴含着的人生艰辛,衬托着孙儿无邪的目光和稚嫩的脸蛋……还有那老皮袄,无一不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草原能人》和《祖师达摩》应属同一类作品,主题虽然有世俗与宗教之别,但描写的对象都是人,从着衣装饰到神态的刻画,表达的是人生的智慧和禅师的淡定。

《山青篇》中,吴山明更多地将作品绘制在青瓷的缸、罐、瓶、盂、洗之上。吴山明每每利用器型的不同,巧妙地将一幅幅人物或山水或花鸟表现在凹凸的或弧形的器物表面。这种将平面的绘画移植到立体的器物之上,需要作者兼顾观赏者在不同角度的视点,还要提前预见到烧制后的最终效果。好在山明先生有的是执着的艺术追求和强烈的创作激情,明净剔透的大量作品是其最好的诠释。

山明先生曾经说过,遍阅中国画百年以来的变革,要突破传统、风格与范式,必须向“西”学习,以“写生”融会原有的体系,而写生往往又为写实造型束缚,因此虽有“没骨法”辅之,然终究没有形成超越传统之大局面。因此山明先生重新回到“写”的境界,此时的“写”既是书写也是现代主义绘画的内心表现。他认为青瓷与绘画艺术合作成功的关键,是书画入瓷要拿捏准度。青瓷工艺大师与会画瓷的画家结合历史上比较少,青瓷的烧造,乃至绘画,一般都是由青瓷工艺家自己进行造型设计并烧造完成,这是由青瓷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决定的。青瓷与青花、景泰蓝、五彩等不同,青瓷瓷质精美、釉色润泽如玉,在瓷器史上闻名中外并经久不衰恰恰是因为它的本色美,不适合画很多花样,过多的装饰可能会破坏这种美。将画家与陶艺家结合完全是个新课题。他认为在素雅的青瓷上加适量的绘画,在不破坏青瓷本色美的同时增添青瓷新的美感,增加青瓷美的丰富度。使国画和青瓷瓷器作为两大国宝,能够完美的结合,必将使中国青瓷在原有光辉的基础上添光溢彩。

正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说的那样:吴山明先生作为中国当代画坛的领军人物,他对艺术的追求、对青瓷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探索实践,他的青瓷绘画线条洒脱优美、墨色酣畅淋漓,使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灵动、飘逸和古老青瓷艺术的内敛、凝重有机结合,正所谓:“水墨淋漓,瓷化为五彩斑斓”。这是青瓷发展史上的头一次,也是青瓷艺术的重大革新之举。

(四)

在不同的空间——景德镇和杭州,在不同的时间——乾隆盛世和振兴中华的21世纪初,由不同的人——历史上的唐英和当时代的吴山明,他们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徜徉,对瓷画的探索和审美理出了一条新的脉络,他们共同把陶瓷艺术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无愧于时代!

据《陶成纪事碑记》记载,在唐英督陶期间,共仿古、创新57种,其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也广受称道,他的陶瓷书法行云流水。而督陶官亲自画瓷器,这在陶瓷史上也绝无仅有。唐英督造瓷器的窑口称为唐窑。唐窑出品的瓷器代表着大清乾隆朝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各地,凡是底款为唐窑的瓷器真品无一不成为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们追逐的目标。

吴山明生活于知识平民化的时代,他选择瓷画完全出于自我,亦是他众多艺术实践中的一种。吴山明的瓷画可以进入大雅之堂,但更多的是服务于大众。晶莹剔透滋润如玉的青瓷上绘以吴山明先生的画作,完全取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效果。对山明先生来说,观众进入陈列馆,看了自己的瓷画后能获得心灵的净化,或获得审美境界的提升,这就够了。如若其延陵山房的作品能在日后的重要展会上与唐窑比肩,那是吴山明先生之幸!也是青瓷之幸!更是中国艺术之幸!


编辑:杨岚

1 2

关键词:青瓷 山明 吴山 先生 绘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