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强巴央宗:扎根西藏30多年 潜心科研

2017年09月22日 14:26 | 作者:喻思南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rmrb2017092218p9_b

强巴央宗(左)在观察藏猪的生长习性。 人民视觉

不久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强巴央宗获得了西藏“五一劳动奖章”,看到自己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她觉得过去30多年的努力值了。

而12年前,在西藏的研究积累近20年后,强巴央宗到了出优秀成果的井喷期。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单位的工作邀请。要不要去?再不离开,以后是不是没机会了?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强巴央宗还是决定留下来,并婉言谢绝了之后所有的邀请。在一些人看来,她做了件傻事。

而强巴央宗说,选择留下主要是因为放不下西藏的学生们。

我不认为自己是能力超凡的人

1986年,从西藏农牧学院毕业后,强巴央宗留校任畜牧兽医系的助教。30多年之后,她成为西藏农牧研究领域的领军科学家、该院动物科学学院负责人。

强巴央宗把自己喜欢动物的兴趣,归功于中学时代的科学启蒙。

强巴央宗在拉萨读的中学。当时,从北京来了一批支援西藏教育的老师。除了课堂授课之外,这些老师还经常兴致勃勃地给学生讲解各种有趣的生物、天文等知识。在老师们的生动讲述中,强巴央宗开始留意和观察起身边的各种生物。就像发现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她从此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心灵。

从学校回家,强巴央宗每次要步行将近一个小时。多年之后,她经常回想起这样的场景:傍晚,天空很干净,月亮升起来,把回家的路照得亮堂堂的。可自己还在和同学不停地谈论着老师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以至于忘了回家。“有几次都是家人等得着急了,跑来学校找我,把我拉回家。”

17岁那年,强巴央宗考入西藏农牧学院时,专业就是畜牧学,这是西藏开设的首个畜牧专业。“这是我的第一选择,填报志愿时没有犹豫。”

大三时,强巴央宗被学校选到四川农业大学进行师资培养。当时,内地的教学环境给了这位20岁的小姑娘很大的触动。“除了教基础课外,这里还很重视学生的动手实验和野外实践能力。”强巴央宗说。

在内地交流的这一年里,强巴央宗逐渐开始了解真正的科研是什么样子,也让她意识到西藏和内地在教学理念、科研条件等方面的差距。

有一次,她参与了导师的一项研究,该项目是测试人类味蕾中的基因频率。对她来说,这个研究题目和方法的“脑洞”都很大。最后经过实验,这个大胆的设想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团队还在知名学术期刊《遗传杂志》上发表了成果。

而在南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的3年里,强巴央宗的科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明白了科研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强巴央宗说。3年的学习,她更加被科研的魅力所吸引,也更加明确把生物遗传育种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毕业之后,她成为西藏首个遗传育种专业的女博士。如今,她领导的团队成为国内研究西藏畜牧遗传育种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不认为自己是能力超凡的人,除了自身努力,还离不开一路上师友的帮助。”强巴央宗说。在她看来,西藏的孩子要想成为科学家必须付出很多。“为孩子们做点事,一直是我工作的动力。”

强巴央宗铭记着吴常信院士语重心长的教导:“你是西藏本土成长的科学家,取得现在的成绩很不简单。希望你能努力,把更多人带出来,让这里更多的孩子也能在科研上有所发展。”

编辑:位林惠

1 2 3

关键词:西藏 科研 动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