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张齐生:世界竹材加工利用领域的开拓者

2017年09月30日 14:25 | 作者:谌红桃 | 来源:科学网
分享到: 

9月25日上午,南京大雨倾盆。“张院士一路走好,师者精神长存!”南京林业大学师生的微信群、朋友圈被刷屏,沉痛悼念张齐生。

层林如挽,长风当泣。设在南京林业大学的灵堂,自发前来送行的师生,风尘仆仆从外地赶来吊唁的政府、科技、高教、企业等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你怎么这么早起来洗衣服?”当日清晨7:00,张齐生的夫人王素珍老师永远也不会想到,这一句关切的话,竟成永别。

2017年9月25日上午9点43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和世界竹材加工利用领域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齐生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医治无效,于南京逝世,享年78岁。

1888697093828773071

竹材产业的革命

1939年,张齐生出生在浙江省淳安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被称为“竹子院士”的张齐生天生与竹子有缘。这个小山村,因为地处竹业大省浙江,竹林遍地。竹子,在童年就走进了张齐生的生活。

1956年高中毕业时,同学们纷纷报考航空、机械、化工等工业建设的热门专业,而张齐生却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选择了当时属冷门的南京林学院木材机械加工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木材加工工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79年,张齐生带学生来到山青水秀的安徽黟县开门办学。眼望漫山遍野的青青翠竹,时任黟县的陈副县长对他说:“木材越来越紧张了,张老师,你们要能帮我们把这么多的竹子利用起来,那可为我们县作大贡献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张齐生久久不能平静。思索中,满山翠竹的故乡,乡亲们用竹子来编箩筐、编篮子、制农具的画面清晰的浮现在他的眼前。

家乡的竹子为什么派不上用场?我国的竹乡百姓为什么受穷?那段时间,张齐生日思夜想,空闲时间遐想的是竹子,晚上梦见的还是竹子!

从黟县回校不久,已过不惑之年的张齐生决定,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作了一次重大调整:从木材转向竹材,这种调整意味着放弃自己熟门熟路的研究领域。但他下定决心,要改变竹子的“宿命”,改变竹乡百姓的生活。

竹材研究的第一个“螃蟹”是 “竹子高温软化展平”,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个“螃蟹”,多少年来都没有人吃下过。

如何将直径小、壁薄中空、圆周方向容易断裂的竹子变成幅面大、强度高、不变形的各种厚度的板材?张齐生率领他的团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他反复实验,在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开发了竹材高温软化为核心的竹材展平工艺,使竹材工业化利用实现了可能,取得了研究工作的重大突破。

实验室的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创造真正的经济效益。1983年,根据初期的研究成果,张齐生先后在浙江余杭、安徽黟县和江西宜丰,建立了三个试验工厂,很快研制开发出竹材胶合板。

可产品做出来了却找不到用途。“产品找不到出路,工厂停产了,车间里青蛙在叫、老鼠在串,工人等着发工资,县里的领导也在期盼,这让我心急如焚啊!”产品应用和推广的艰难画面让张齐生一生难忘。

苍天不负有心人。1987年他们研发的竹材胶合板终于获得了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他先后在南方竹产区推广建设了30多家竹材胶合板厂,产品供不应求,不仅广泛应用于我国40余家汽车制造厂的车厢底板,还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创造产值2亿多元。

编辑:位林惠

01 02 03

关键词:张齐生 竹材 加工 科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