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播撒合作共赢的种子

中巴合作培育杂交水稻将首次出口第三方市场

2018年04月18日 09:37 | 作者:丁雪真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苛刻”要求带来先进耕种方式

统计数据显示,巴基斯坦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70万公顷,但由于杂交水稻普及率低,全国水稻每公顷平均产量仅为2.5吨。耕种方式落后是拉低产量的原因之一。

在巴基斯坦推广杂交水稻,更重要的是改变当地人的传统耕种观念,让当地人接受更加科学、现代的种植技术。

2015年,蔡军被派往巴基斯坦信德省古拉齐镇推广杂交水稻技术。起初,当地百姓对他教授的方法半信半疑。他们告诉蔡军,“产量是靠上天保佑的”。这种靠天吃饭的传统耕种理念,让他们无法理解蔡军的要求为什么要如此“苛刻”。以简单的除杂为例,当地人认为,水稻长在田间就是上天的恩赐,不应该被拔除。

为此,蔡军不得不手把手地向当地人教授人工授粉、肥水管理、除杂等技术。为了便于当地人理解学习,中国专家因地制宜地将巴基斯坦近些年来盛行的机械化种植方法和传统方法结合,一边种植示范,一边摸索创新,慢慢引导种植户改变。

巴基斯坦南部地处热带,水稻种植期间,信德省的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在人工授粉等重要的耕种节点,蔡军和同事们经常连续五六个小时待在田间地头讲解、示范。

从播种、秧田管理、移栽、大田管理到后期的花期预测、人工授粉、收割,中国专家用一整套先进的耕种理念,“颠覆式”地改变了当地农民对水稻种植的认知。当地种植户3000多亩水稻的亩产量,从毛重500公斤增加到900公斤。实实在在的成绩令当地农民心服口服。

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因为看到了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的巨大魅力,很多国家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从中国筛选适合种子进口的方式,而是逐渐要求本土化育种生产。隆平高科的巴基斯坦杂交水稻联合研发中心项目被列入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行动方案中。2017年,隆平高科在巴基斯坦注册成立研发公司,正式启动本地化选育与生产工作。

十几年间,中国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从“落地”到“扎根”,中国的农业高新技术“走出去”,为巴基斯坦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也为巴基斯坦粮食安全带来更好保障。黄大辉说,隆平高科的下一个目标是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看到巴基斯坦杂交水稻即将出口,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们在朝着袁隆平院士‘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梦想一步步贴近。”

巴基斯坦生产的杂交水稻种子的首次外销,成为中巴两国农业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更多带有中国烙印的杂交水稻种子将在巴基斯坦生产,也将从这里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

(本报伊斯兰堡4月17日电)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巴基斯坦 水稻 杂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