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沂蒙山下有支扶贫“尖兵” ——山东省政协驻村第一书记工作记事

2018年12月07日 09:14 | 作者:张文敬 田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城西南有座丰山,东枕沂蒙山脉,西陲孔孟之乡。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去处,却是沂蒙山革命老区出了名的偏远落后地区。北城、杜家、泗山根、朱家、顺民,这5个贫困村,随着去年2月底5位第一书记的到来,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2223784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部署,2017年2月,省政协选派5名同志到临沂市平邑县丰阳镇5个省定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为期两年。5位第一书记以真心聚党心得民心,以实干谋实事求实效,淬炼成沂蒙山革命老区的又一支扶贫富民“尖兵”。

村口建成的扶贫车间,村民家旁的文化广场,村里每月开展学习的党员活动之家……在省政协派驻平邑县丰阳镇第一书记帮扶村,从田间地头到老百姓的心头,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扶贫要扶什么?怎么扶?带来资金只是第一步,党建强队伍、产业增收入、文化提内生动力, “硬件”“软件”两手抓,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农民扶贫脱贫。

单株14.4斤、单体6.9斤,在去年举行的帮扶村“扶贫薯王”大赛上,朱家村的农民胡永志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薯王”。胡永志栽植的“济薯26”,是由省政协派驻丰阳镇第一书记从省农科院引进的高产品种。负责引进工作的顺民村第一书记吴园军说,合同化红薯种植是第一书记入村细致调研后,针对当地山岭薄地多、灌溉设施缺乏等实际情况,指出的路子。

别看现在村民种红薯的热情这么高,但在省政协第一书记开展“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红薯订单化种植推广初期,却并不是特别顺利。面对新品种,很多村民持观望态度,更依赖经验和口碑,不信科研数据。不断组织村民去基地参观、与企业进行合同沟通,终于让企业与村委会签订了合同。“第一书记没来的时候,红薯每斤两毛二,三毛五是最高,过去一亩地四千多斤,千把块钱,引进品种以后翻到两倍,一亩地达到三千多块钱。”北城村村民孙卫国说。

红薯让村民收入增加了,但作为普惠性的辅助性项目,仅靠种地所得的收益仍有限。5名第一书记整合帮扶资金300万元,在北城村建设了占地60余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部用于出租种植扶郎花,通过出租大棚、交易市场和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园打工,带动贫困户脱贫。

在山东,第一书记“捆绑办公”情况很常见,但连帮扶资金都“捆绑”在一起,统一推进产业项目发展的,却是一项创新。

2017年以来,5名第一书记统筹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重点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园、村级光伏发电站和扶贫车间项目。其中,村级光伏发电站预计年收益34万元,所获收益的30%由村集体使用,其余70%用于贫困户分配。

产业落地了,想要持续不断地发展,还需要将“作战图”绘清晰。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杜家村第一书记王霞看来,一个村的工作能不能做好、发展怎么样,关键是看有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

以前,各个村几乎没有党建活动。如今,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村里开展了庆祝党的生日系列活动,组织各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电影,为党员发放党章、党徽、邀请县委党校教师上专题党课,进一步唤醒帮扶村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增强党性观念。

人是提升村子“造血”功能的核心要素。

第一书记范民所在的朱家村以前是有名的“问题”村。在跟村民老人聊天时,范民意外得知,朱家村以前居然是个“英雄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是鲁南军区和鲁南军分区的驻扎地。其中以王春英老人作为沂蒙红嫂的典型代表更是永久地载入史册。

何不以朱家村的红色文化为指引方向,以沂蒙精神为主导,来增强村民情感认同。在充分发掘“红色基因”后,范民协调朱家村建设了红嫂主题文化广场、复原村民“军民同心井”,成为红色沂蒙精神传承的样板村。渐渐的,村里“骂街”的现象不见了,沂蒙精神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思想。村南河道治理及沿河路铺设时,要占用土地、毁坏庄稼,40多户人家,没有一家接受青苗补偿。

5人初到丰阳时,5个帮扶村未脱贫291户、615人。今日已实现整体脱贫。

5个帮扶村还拥有了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个文化健身广场,修建村里道路7.42公里,修建生产路9.36公里,安装路灯414盏……还有一些数据无法统计的喜人变化——村里的路更宽了,特色种植成规模了,村民钱包更鼓了。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第一书记 扶贫 村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