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上海静安区政协设立社区建设委员会小记

2019年06月25日 10:38 | 作者:杨光 本报记者 顾意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上海6月25日电(记者 杨光 本报记者 顾意亮)“陆委员,你好,我是张阿姨啊,我对物业费的调整有点不理解,你能来帮我看看?”

“陆委员,我是老钱啊,给你提供个线索。我们这里‘美丽家园’的建设,好像有个死角被忽视了,你有空可以过来看看!”

……

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来自新福康里社区居民的一个电话,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陆祺就会立刻赶去,为居民释疑解惑,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公益服务。

陆祺是一名律师,早前,他以政协委员社区联络组一员的身份,对接新福康里居民区加装电梯的实事项目。在这一过程中,陆祺将居民反映的意见建议转化为提案《关于明确首层住户电梯费用分摊方法的建议》和数篇社情民意信息,经过多方呼吁和反映,终于促进了该小区加装电梯实事项目的顺利落地。

如今,陆祺早已成为该居民区的熟人,被老百姓誉为“家门口的律师”。

“就是要让我们的委员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6月18日,在静安区政协社区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区政协主席陈永弟如是说。

怎么坐到一条板凳上?这个“初级版本”就是社区联络组。

时间倒回到2007年,静安区政协在上海全市首创,在全区每个街道都建立了政协委员社区活动组,探索政协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建设模式中,如何发挥联系基层的作用。按照这项制度设计,区政协委员全部下沉到街道,每个街道挖掘委员资源、发挥街道特色、结合群众所需,形成了“一街一品”的良性竞争。

这个“初级版本”无疑是成功的。而委员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的“升级版本”,就是社区建设委员会。

撤销原社区联络组、设立区政协社区建设委员会,为区政协委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群众创造更坚实的工作平台———这是静安区政协党组5月向中共静安区委提出请示,并获得批准的一次“自我加压”,也是对完善静安区政协专门委员会机构设置作出的一项新调整,更是静安区政协12载探索后的“再加速”。

在静安政协人看来,如果说“1.0版本”成功探索出了“三互”———实现社区与界别的互补,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的互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互联。那么“2.0版本”则突出———主要工作是协商,工作方式是搭好平台,工作主旨是“双向发力”,真正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对接,把政协力量深入到社会治理中去。

为了更精准地践行“2.0升级版本”,社区建设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前期,各街道先后与委员开展对接活动,结合时事热点和街道重点工作,也为社区建设委员会更好地发挥作用献计出策。曹家渡街道、江宁路街道、芷江西街道、石门二路街道等将目光锁定垃圾分类,委员到社区体验VR垃圾分类宣传,到学校、写字楼查看情况,也自行选择居民区现场“坐诊”,区绿化市容局、辖区学校负责人、居民区代表、社区公益组织负责人也纷纷来到现场,“一条板凳”上坐满了人。

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不是一句口号。静安政协委员们表示:要把冷板凳坐热,热到基层群众的心里去;要把热板凳坐透,透进职能部门的工作中去。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社区 群众 政协 板凳 上海 静安 陆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