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内蒙古自治区:多管齐下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2019年09月02日 11:19 | 作者:赵吉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调研考察内蒙古,期间都对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提出殷切希望。内蒙古自然资源禀赋独特,拥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大沙漠、大山脉、大空间”。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中,内蒙古是“东北森林屏障带”和“内蒙古防沙屏障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内蒙古也是北方地区的“水塔”和“林网”,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碳汇库”和“挡沙墙”,生物多样性保护地。

为此,针对内蒙古构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的战略定位,笔者有一些思考和建议。

科学开展荒漠化防治工作

荒漠化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沙化特点和治理难易程度,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一是要科学编制荒漠化防治规划。遵循“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荒漠化治理原则,制定针对不同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的规范与标准,既要一定时间封育,恢复植被,又不能长期过度保护而导致草地退化。

二是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植物与动物是协同进化和发展的,缺一不可。没有了牛羊,就不能成为草地,家畜是草地最好的管理者,优化畜群结构,适度放牧,有利于植被的健康发展。沙漠及沙地的植被建设需适度,严格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下水条件,不能盲目建设和过度建设。

三是推动沙区生态产业发展。“利用阳光、通过生物、延伸链条、创造财富”,将林草沙三业结合,是干旱区荒漠化防治、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利用沙区资源禀赋发展沙区特色生态产业,培育生态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沙区产业园区,推动一批沙区生态创新技术实现产业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发展沙区经济的重要方向,在沙区形成以生态化、知识化、规模化、网络化和商业化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革命。

构建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

通过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国家公园管理者与当地农牧民利益共享模式。可以在内蒙古设立不同类型的国家公园,如大兴安岭森林国家公园、克什克腾和锡林郭勒草原国家公园、巴丹吉林沙漠国家公园等。

同时,探索建立草原、森林、荒漠、水资源等为重点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转移支付、横向补偿、行业转移支付互为补充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的生态补偿新机制。完善补助标准与方式,合理确定生态受益主体,保障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现有的补偿政策尚不足以有效保护草地,而且导致牧区居民间、干群间矛盾较多,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

探索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策略

内蒙古是我国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绿色畜牧养殖与乳肉加工是内蒙古的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牧业发展已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提升自治区草原畜牧产业特色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要推动内蒙古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种植业和养殖业协同发展,科学推行“藏粮于草、藏粮于肉、藏粮于奶”发展方向,实施“牧区繁育、农区育肥、产业致富”发展策略,实现农牧业转型升级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要大力提升种业发展水平,实施草原畜牧种业振兴计划,引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将内蒙古打造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畜牧种业大型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

要在集中集聚集约上找出路,大力发展农村牧区产业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这是乡村环境变好的基本保障。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尽快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物质保障。要加强草原保护,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更多产出生态产品,体现生态价值,始终沿着绿色发展道路前行。要以生态立区、生态富区为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走生产发达、生活幸福和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赢”之路。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生态 发展 产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