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调研 调研

土峰村怪事

2020年05月29日 11:30 | 作者:王金晶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全国政协常委会报告再次聚焦脱贫攻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工作部署。为了践行“四力”,人民政协报社去年派出7支小分队,在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联系的贫困村开展了“与第一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活动。我和同事被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土峰村。

两周里,见证了脱贫攻坚的决心,也体会到其中的不易。

我们到达土峰村时,这个深度贫困村已经脱贫出列,村庄院落里新建的瓦房整洁明亮。

不过,住村干部告诉记者,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怪事:“按照国家扶贫标准帮村民建好瓦房后,等我们去走访时,发现村民还住在过去的土坯窑里。他家院子里有三种房子———最好的砖瓦房给牛住,十多年前建成的砖土混房子装粮食、饲料和生产物资,一家人则挤在土窑里。”

这在同心县并不是个案。据住村干部回忆,邻村整体搬迁的村民,有几户坚持要回山里窑洞居住,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为此,住村工作队不断上门走访,做工作。住村工作队队员感叹道:“没想到建新房难,让村民搬新房也不容易。”

走访过程中发现,有一户人家“忽然返贫”了。这户人家2018年达到脱贫指标,但在走访过程中他们发现,这家又多了两口人。原来,嫁出去的闺女,离了婚带着外孙又回到村子和老人一起居住。这让第一书记犯了难。但这种“返贫”也不是个案。

确定贫困户脱贫标准除了“两不愁三保障”外,家庭人均年收入是重要指标。“家庭人口不论年龄大小,刚出生的婴儿也算在内。”第一书记告诉记者。

因此,回了娘家的闺女,第一书记又把她登记在案,帮着安排工作、申请补贴,希望她能够“不拖全家脱贫的后腿”。

其实贫困户的收入来源并不少。有种养殖收入、村集体产业收入分红、国家各种政策补贴,老人有养老金、高龄津贴,一部分村民还有土地流转收入。最近几年,随着产业扶贫项目不断开展,农民增收的活水越来越充沛。村民们多样化的收入构成,成为贫困村脱贫不返贫的保险绳。

本报记者;王金晶
2020-05-29期06版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土峰 峰村 怪事 脱贫 村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