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聚焦 资讯 多彩旅程 美丽中国 茶旅人生

首页>旅游>茶旅人生

从茶园管理和茶叶采摘领略东方智慧

2022年12月12日 14:18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02日   第 11 版)

采茶工在福建武夷山茶园采茶。

杨静茜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一出,中国茶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许多茶友在社交媒体上把这一事件简化为“中国茶入非遗”。这一说法没错,但我们还需要追问一句:具体是中国茶的哪些要素列入了非遗?

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茶的手工制作工艺和饮用习俗呈现起来比较直观,也很容易被大众所关注和了解。茶园的管理和采摘,通常只被原产地的茶农或制茶人关注,鲜被大众认识,而这两个环节其实很重要,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和相关习俗的起点。

茶园管理和采茶,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其中蕴含着东方的智慧和美学。

茶属植物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与茶树原产地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对茶的驯化和利用。茶与人相遇后,经历了从野生到栽培的历程。在古代,农民主要采用种子直播,我国早在唐代就掌握了一整套茶叶种植的方法。《四时纂要》中就有种茶技术的详细介绍,书中说“此物畏日”,因此种茶要找树下或北阴之地,又或者“桑下、竹阴地”。陆羽在《茶经》中也说阳崖阴林,茶树不喜欢直射,喜欢漫射光。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记载:“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今圃家皆植木以资茶之阴”。

这些古人实践出来的知识和方法,在当下的茶园管理中依然适用。纵观中国各大产茶区,许多优良茶园都要求有一定的遮阴树,同时也对茶园周边的生态环境密切关注。中国人喝茶,喝的不仅仅是茶,还要品茶园周边的山水气韵,这种传承了千百年茶园管理理念,与当下所提倡的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不谋而合。以云南茶区的古茶园管理为例,依据茶树生长习性,茶林共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陆羽在《茶经》中所说的“野者上”相互印证,这是文化遗产,也是当下智慧。

茶叶的采摘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有很多学问和技巧。历史上最极致的采摘,要数宋代贡茶的采制。宋代贡茶,采茶时要求只能用甲,而不能用指,因为指甲的硬度高,两个指甲就像剪刀,采茶要速断而不揉,减少鲜叶的氧化,最大限度保持茶的鲜嫩。可见宋茶的极致不仅在点茶的仪式之中,也在采茶环节的严苛之中。

依据六大茶类的制作工艺和口感要求,对采摘有着不同标准。用绿茶和普洱做一个对比,绿茶追求鲜爽,要采嫩芽;而普洱茶的采摘,可以芽、叶、梗都保留。在云南茶区,古茶树的采摘需要采茶人爬到几米高的茶树上采摘,当地还有一种由于特殊采养方式形成的藤条茶,这种茶枝条柔软、叶芽肥厚、滋味浓郁,有学者研究,藤条茶的分布还与云南茶马古道的线路有着密切联系。放眼全国,各产茶区茶园管理和采摘方式背后,不仅是种植技术和制茶工艺的不同,还有着诸多值得挖掘的历史文化信息。

人们的劳动和驯化、改变了茶树,而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也被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茶有自己的语言,在原产地,一片片茶园、一棵棵茶树讲述着与风土人情的故事。从叶到茶,每一次冲泡,每一杯茶都在向世界讲述着不一样的中国故事。


编辑:陈姝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