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赵永亮:梦想的力量来源于坚持

2014年02月12日 11:51 | 作者:杨朝英 田福良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一个国家有梦想,每个人也有梦想。一切成功的开始,都是对梦想绝不妥协的执着;一场漂亮的人生,就是对梦想矢志不移追求的过程。”

  8月24日,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在一个国际性论坛上,内蒙古自治区东达蒙古王集团董事长赵永亮夹杂着方言的激情演讲,赢得了来自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内相关部委和协会的嘉宾以及企业家代表的掌声。

  1991年,赵永亮创建了东达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20多年后,它已成长为拥有58个成员企业、11000多名员工、总资产超过160亿元的集团公司。

  不过,在部分媒体从业者看来,赵永亮创造的财富虽然可圈可点,旗下羊绒、酒店服务、商服物流、文化等八大产业的布局也值得创业者仔细琢磨,但比起他在沙漠上造城的创举,则黯淡了许多。

  他用9年投入35亿元的行动,用义利兼顾的商业模式,诠释着自己常说的一句话:没有激情不干事,没有韧性干不好事,没有责任干不成事。

  沙漠之城 用心浇筑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地图上,有一个叫风水梁园区的地方。如果仅从行政管理序列看,它与一般园区并无二致。但它的由来,却很特殊。

  10年前,这里还叫风干圪梁。地如其名,贫瘠是这片土地的别名,干燥的西北风是这里的常客,黄河远远地绕着这片高地走。树,则连影子也没有,只有稀稀拉拉的沙蒿和沙棘……

  这些情景,赵永亮并不陌生。

  上世纪50年代,他就出生在达拉特旗。8岁开始,他就用父亲特地给他做的两个小桶开始挑水。他那时的愿望,就是每天不用挑这两担水,能吃点好的。

  为此,他在创业之初,就把回馈家乡,当成了自己的动力。为家乡拉电线、为孩子建希望小学、为遭受凌灾震灾的群众建设东达新村……他虽倾其所能、回报乡梓,但在赢得乡亲长辈夸赞的同时,有时也感到无助:一个企业家,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

  创造一种长效造血机制,成为他在商业空间之外,最费心神琢磨的事。

  就在他思路越来越清晰、公司运营也走上快速发展轨道之际,机会出现了。

  2005年,鄂尔多斯市委提出“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的发展战略。

  赵永亮经过调研,结合风干圪梁的实际情况,提出“生态扩镇移民、产业拉动扶贫”的理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建设“东达生态移民扶贫村”的造城之路。

  2006年,在基础设施有了一定基础之后,东达蒙古王集团将当地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牧民陆续迁过来。

  这次迁移被学者称为“无土移民”:移民不在土地上做文章,而在二、三产业上找出路,在产业链上谋生存、求发展。

  当时,也有些风凉话传到了赵永亮的耳朵里。“疯子”,是他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也有说他傻的。因为风水梁当时一片荒凉。“有人说,你要想做好事,就干脆把他们迁到一个好一点的地方,东达又不是没有钱。弄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以后怎么办?”赵永亮回忆说。

  以后怎么办?近9年后,事实给出了答案。

  记者采访时发现,风水梁园区土地使用面积为53平方公里,规划容纳12万人口,现在已经有了两万多人在此就业、生活。其中,獭兔养殖户已经达到2000多户,年出栏商品獭兔500万只。

  站在园区的观景台上,刨花板厂、皮草服饰展厅、獭兔养殖基地、特种动物养殖场、屠宰加工厂、饲料厂……尽收眼底。

  如果在园区内随处走走,穿梭于其中的8000多辆商品运输车也是蔚为壮观。幼儿园、小学的学生已经有300多人,医院、邮局等公共设施也是一应俱全。

编辑:罗韦

01 02

关键词:赵永亮 东达 产业 梦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