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战理论 统战理论

新时期参政党建设经验与规律探析

2014年04月24日 10:50 | 作者:王济光 |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分享到: 

  二、 新时期参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

  建设新时期的高素质参政党,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新问题、新挑战,参政党只有认真总结履行职责的经验,才可能为探索参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奠定实践基础,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式和内容,才能不断丰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民主党派立足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系列参政党履职经验。从总体上看,新时期参政党建设在在丰富多党合作制度过程中的基本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政党建设必须同执政党建设同步同向、互相促进,不断提高参政党适应时代进步的参政能力。

  坚持参政党建设同执政党建设互相促进,这既是参政党对加强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的高度自觉,也体现了中国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团结合作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从而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民主党派在政治方向上与执政党保持同步同向,通过思想建设的实践探索,确立了参政党与执政党在思想意识和利益诉求仍然存在一定差别的条件下形成共识的基础。建国以来,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正是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克服和纠正极少数人的错误思想倾向,才使自己紧跟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脚步而不断前进,成为执政党的挚友。

  (二)参政党建设必须积极参与和推进协商民主,主动适应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

  协商民主是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构成部分,加强参政党建设是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不仅具有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底蕴、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风雨同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础,同时也具有稳定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制度平台作为保障。在协商民主制度实践中,参政党是重要的主体之一,其自身素质、履职状况和外在的政治生态环境,直接决定着中国协商民主的运行状况和政治民主化的总体水平,甚至是检验中国式协商民主独特性和真实性的验金石。如果参政党的政治地位只是有名无实的摆设,其履职效能难以得到社会认同,不仅不能焕发协商民主为社会注入的活力和生机,反而会引发社会成员的政治冷漠心理,甚至还会成为西方国家攻击中国“假民主”的口实。因此,新时期参政党建设实质上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独特性的重要内容,也是通过协商民主制度来调动社会成员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三)参政党建设必须完善民主监督的形式与内容,通过参与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参政党 建设 制度 党建 民主党派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