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战理论 统战理论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理性评价

2014年05月16日 11:04 | 作者:陈胜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四)在监督机制上存在机制建设缺陷与操作失范的问题。民主监督的柔性特质使这样的监督制度缺乏刚性的约束,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可伸缩性,更多强调的是被监督者的自觉性和监督者的积极主动性。当前,民主监督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对象、内容、范围、形式、程序到责任追究、绩效考核等等没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与规范措施,未能形成实效的运行机制,使得监督无章可循、制度不够规范、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了许多地方民主监督的成效完全取决于党政一把手的开明程度,才有了“容纳肚量决定监督胆量”的说法。

  三、 增强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对策性思考

  (一)拓展民主空间,营造民主监督的氛围。拓展民主空间,发展民主政治,这是增强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的根本前提。要通过健全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实效的政治监督机制,保障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的权利,为民主监督创造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社会政治环境等措施,使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激活政党特性,强化民主监督的能力。针对参政党成员存在的不敢、不愿、不善监督的现状,激活政党特性,强化民主监督的能力,这是增强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的必要条件。要激活政党特性,为强化参政党民主监督能力提供思想动力;展开理论探讨,为强化参政党民主监督能力提供理论基础;提高组织程度,为强化参政党民主监督能力提供组织保证;加强队伍建设,为强化参政党民主监督能力提供人才保障。

  (三)创新形式方法,提升民主监督的力度。创新形式方法,是增强民主监督实效性的重要抓手。在民主监督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形式诸如议政、提案、信息、视察、特约监督等应进一步完善,同时还可借鉴各个领域中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探索新的监督形式。要按照内容具体化、形式规范化、运作程序化的要求,丰富完善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已有监督形式,使其逐步由礼节性向实质性、由单向性向全面性、由随意性向规范性、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转变。

  (四)加强机制建设,增强民主监督的动力。要建立健全监督保护机制,使民主党派及其成员不受执政党及其领导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参政党民主监督价值意义认识深浅的影响;建立健全知情沟通机制,规范确定“知情”对象、范围、时间和方式方法,加快党务、政务、事务的公开化进程,使民主监督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采纳反馈机制,明确对民主党派提出的监督意见和提案检查、办理、回复、督办、情况报告、意见征询等程序,克服“有去无回、泥牛入海”的现象;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将民主监督工作纳入民主党派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对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意见建议落实到中共党委或政府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将办理效果与年终考核评优挂钩。

  总之,坚持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党的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基于这一出发点,我们要把政党监督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去考虑,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主监督体系,增强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实效性,使政党监督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民主监督 监督 参政党 民主党派 实效

更多

更多